|
八月十二日發潮 / 作者:趙蕃 |
來猶念衾裯,去已謝絺綌。
浮生幾寒暑,大半是役役。
長安冠蓋地,難著山林客。
雖云住連月,歸夢無廢夕。
扁舟落吾手,舊路漸可識。
迎潮初蕩槳,晚日旋掛席。
如魚離羅網,如馬脫羈縶。
回首釣臺高,清風明可揖。
|
|
八月十二日發潮解釋: 《八月十二日發潮》是宋代詩人趙蕃的作品。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來猶念衾裯,去已謝絺綌。
浮生幾寒暑,大半是役役。
長安冠蓋地,難著山林客。
雖云住連月,歸夢無廢夕。
扁舟落吾手,舊路漸可識。
迎潮初蕩槳,晚日旋掛席。
如魚離羅網,如馬脫羈縶。
回首釣臺高,清風明可揖。
詩意:
《八月十二日發潮》表達了詩人的離愁別緒和對人生的思考。詩人感嘆自己的生命經歷了多少寒暑,大部分時間都在繁忙的勞作中度過。他覺得自己很難成為長安城這樣繁華富庶之地的山林游客,雖然他曾經住在這里連續幾個月,但歸去后的夢境并沒有因此而減少。詩人舍棄了扁舟,重新踏上了熟悉的舊路。他迎著潮水,劃動槳,晚日時分掛起帆篷。這樣的畫面使他感到像魚離開了羅網,像馬擺脫了韁繩的束縛。最后,他回首望著高高的釣臺,清風吹拂,可以向它致意。
賞析:
趙蕃的《八月十二日發潮》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離別的情感和對自己生命狀態的反思。詩中運用了一系列比喻和意象,如衾裯、絺綌、扁舟、槳等,將詩人內心的感受生動地描繪出來。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對逆水行舟、擺脫束縛的向往和追求自由的渴望。整首詩情感真摯,文字簡練,給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慨,展現了宋代文人的離愁別緒和對人生的思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