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六日呈明叔 / 作者:趙蕃 |
冷澹清明節,蕭疎斑白翁。
不知春事減,但見綠陰重。
坐臥書窗書,陰晴啼鳥中。
年齡故爾似,貧病亦應同。
|
|
初六日呈明叔解釋: 《初六日呈明叔》是宋代趙蕃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清明節的初六日,我向明叔呈上這首詩。
清澈冷靜,像一個斑白的老人,孤獨而淡泊。
春天的景色似乎減少了,只看到濃密的綠蔭。
坐臥于書房之中,無論陰晴,聽到鳥兒的啼鳴。
年紀已大,身體貧弱,我們都是同樣的遭遇。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冷澹清明節的景象,以及詩人自身的心境。詩人通過描寫清明節的初六日景色和自己的生活狀態,表達了對歲月流轉和人生無常的感慨。他感覺自己像一位斑白的老人,孤獨而淡泊,體驗到春天的景色減少,只見綠蔭濃密。無論是在陰雨天還是晴朗天,他都在書房中坐臥,傾聽鳥兒的啼鳴。詩人認為自己的年齡已經老去,身體也越發虛弱,與貧病相伴,與他人的遭遇相同。
賞析:
這首詩以清明節的初六日為背景,通過描繪詩人的心境和周圍的景物,表達了對生活的思考和對人生的感慨。詩人運用冷澹的描寫手法,將自己比喻為一位斑白的老人,表達出對時光流轉和年齡增長的感嘆和無奈。他所看到的春景減少,只有綠蔭的重疊,暗示著歲月的變遷和生命的枯萎。無論是在陰雨天還是晴朗天,他都坐臥于書房中,傾聽鳥兒的啼鳴,表現出對自然的敏感和對寂寞的疏離感。詩人將自己的年齡和身體的衰弱與貧病相聯系,表達出對命運的無奈和對生活困境的共鳴。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詩人的情感和生活狀態,通過對細節的把握和意象的運用,使讀者能夠深入感受到作者內心的深沉和對人生的思考。這首詩以平靜的筆觸刻畫出了一個孤寂而淡泊的景象,通過對自然和個體的描寫,將讀者帶入作者內心的世界,引發共鳴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