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伯瑞叔驥常字韻 / 作者:趙蕃 |
來往區區莫謾忙,轉頭還是俗相妨。
題詩見子留人意,作客如家自我常。
休嘆清明仍值雨,好于元已趁還鄉。
布衾木枕猶堪質,要似當年人姓陽。
|
|
次韻伯瑞叔驥常字韻解釋: 詩詞:《次韻伯瑞叔驥常字韻》
來往區區莫謾忙,
轉頭還是俗相妨。
題詩見子留人意,
作客如家自我常。
休嘆清明仍值雨,
好于元已趁還鄉。
布衾木枕猶堪質,
要似當年人姓陽。
中文譯文:
來來往往,不必匆忙,
轉過頭來,依然被塵俗所擾。
在題詩之時,看到了你留下的思念,
作客他鄉,卻如同在家一般自在。
不要嘆息,清明依舊被雨淋濕,
比起元旦,還是趁著回鄉之際更好。
布衾木枕依然舒適可人,
就像那個年代的人們姓陽一樣。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趙蕃所作,以七絕的形式表達了一種對人生境況的思考和感慨。詩中表達了一種對繁忙俗務的抱怨,認為人們常常忙碌于瑣事之中,卻往往忽略了內心的真實需求,被世俗束縛。作者呼吁大家要放慢節奏,拋開塵世紛擾,回歸內心的寧靜和自我。
在詩的后半部分,作者以清明和元旦作對比,表達了對清明時節的喜愛。清明時節雖然可能下雨,但作者認為在回鄉時享受雨水的洗滌,反而更加美好。這種對自然的贊美和對歸鄉的向往,展示了作者對家園的深情和對簡樸生活的向往。
最后兩句中,布衾木枕象征著簡樸的生活,作者認為即使是當年的日子,也應該像過去一樣,追求簡單而真實的生活方式,不被繁雜的世事所迷惑。
整首詩以簡潔的詞語表達了作者對俗世繁忙的批判以及對歸鄉和簡樸生活的向往。通過對清明和元旦的比較,以及對布衾木枕的描繪,詩中透露出一種返璞歸真、回歸本心的情懷,呼喚人們在忙碌的生活中尋找內心的寧靜和真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