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元衡病酒伏枕 / 作者:趙蕃 |
陰從元日到人日,四體不佳真若病。
每煩從事與料理,百戰不能圖一勝。
幾思屏去不復親,茗碗薰爐事閒靜。
鳴鳩聒聒殊未已,門外雨狂風亦橫。
此時但覺濁醪賢,少日漫知黃卷圣。
|
|
次韻元衡病酒伏枕解釋: 《次韻元衡病酒伏枕》這首詩詞是宋代趙蕃創作的。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陰從元日到人日,四體不佳真若病。
每煩從事與料理,百戰不能圖一勝。
幾思屏去不復親,茗碗薰爐事閒靜。
鳴鳩聒聒殊未已,門外雨狂風亦橫。
此時但覺濁醪賢,少日漫知黃卷圣。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趙蕃在床上伏枕時的感受和思考。詩人在元旦到人日期間一直身體不適,就像生病一樣。他感到自己無法專心于瑣事和處理事務,即使百戰在前也無法取得一次勝利。他常常想起過去被隔離的時光,感嘆現在的寧靜與從前的親近已經無法復得。茶碗和熏香爐靜靜地擺在一旁,沒有了從前的繁忙。鳴鳩的聲音不斷地傳來,門外的雨和狂風也沒有停息。詩人此刻只感到自己所喝的濁酒是珍貴的,而少年時的懶散和對黃老之道的認識則逐漸變得圣潔。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詩人病中的心境,表達了他對逝去時光的懷念和對現實生活的反思。詩人感到身體的不適讓他無法專心于瑣碎的事務,也讓他意識到生命的脆弱和無常。詩人回憶起過去的親近和繁忙,與現在的寧靜形成鮮明的對比。他通過描繪茶碗和熏香爐的靜謐,以及鳴鳩的聲音和外面的惡劣天氣,展現了他內心的孤獨和對外界變化的感知。最后,詩人以濁酒和黃老之道的比喻,表達了對年少時懶散和對智慧的渴望。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對細節的描寫和意象的構建,展示了詩人內心的體驗和情感。它通過對對比和隱喻的運用,傳達了作者對生命和人生經驗的深刻思考。整首詩詞流暢自然,情感真摯,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