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師契縣尉以沅陵韻作詩見貽次韻 / 作者:趙蕃 |
嘆息師門久不傳,葦間幾欲聽延緣。
多君有意工文字,老我空能歷歲年。
鵬鷃故知難一辨,夔蚿空復妄相憐。
雖然亦可凄涼慰,只恐賡篇別是篇。
|
|
鄧師契縣尉以沅陵韻作詩見貽次韻解釋: 《鄧師契縣尉以沅陵韻作詩見貽次韻》是宋代趙蕃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鄧師契作為縣尉,以沅陵韻作了一首詩,寄給了我,要求我以次韻作答。他嘆息著師門已經久遠不再傳承,他在葦間幾乎聽不到延緣的音樂。多少君子有心于工文字,而我老去卻只能虛度歲月。鵬鷃早已知道難以辨別,夔蚿卻空自憐憫。雖然也可以作為凄涼的慰藉,但只怕這篇文章與別的篇章無異。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師門衰敗的嘆息和自身的無奈。鄧師契是縣尉,他以沅陵韻寫了一首詩,并寄給了作者,希望作者以次韻作答。作者感嘆師門已經久遠不再傳承,自己在葦間幾乎聽不到傳承之音。他提到許多君子都專心于工文字,而自己卻感到歲月的流逝。鵬鷃和夔蚿都是傳說中的神鳥,鵬鷃善于辨別,夔蚿則自憐憫。盡管這首詩也可以作為一種慰藉,但作者仍然擔心這篇文章是否與其他篇章無異。
賞析:
這首詩詞以明快的語言展現了作者的感慨和憂慮。作者通過描述鄧師契的詩作和自己的回應,抒發了對師門衰敗和個人能力衰退的惋惜之情。詩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也增添了詩詞的藝術魅力。鵬鷃和夔蚿作為神鳥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于明辨和自憐的反思。整首詩流露出一種深深的憂思和自省,同時也透露出對于文化傳承的關注和擔憂。作者用簡潔而有力的語言,傳達出對于時光流轉和傳統價值的思考,使人不禁對于歷史的變遷和文化的傳承產生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