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月初八日 / 作者:趙蕃 |
只道貧無置錐地,根株戢戢自何生。
春風向暖渾宜裌,拋擲殘綿傍砌楹。
|
|
二月初八日解釋: 《二月初八日》是宋代詩人趙蕃的作品。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二月初八日》中文譯文:
只道貧無置錐地,
根株戢戢自何生。
春風向暖渾宜裌,
拋擲殘綿傍砌楹。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自然景物抒發(fā)了作者的心境和感慨。詩人首先表達了自己貧窮無處安身的困境,形容自己沒有一寸土地可以安家落戶,生活艱難。接著,詩人使用了"根株戢戢"的形象描寫,暗示了自己生命的頑強和堅韌,即使在困境中也能自我生存。
在詩的后半部分,詩人描繪了初春的景象。他說春風吹過,溫暖的氣息讓人感到宜人而舒適。這里的春風可以被理解為生機勃發(fā)的象征,與詩中的貧困形成鮮明的對比。春風撲面而來,使人感受到希望和生機。
最后兩句"拋擲殘綿傍砌楹",以生動的畫面描繪了風中飄落的殘雪,雪花垂落在建筑物的旁邊。這一景象不僅凸顯了時節(jié)的變遷,也折射出詩人內(nèi)心的孤獨和無依。拋擲的殘雪和詩人的貧困狀況相互呼應(yīng),共同構(gòu)成了詩中的意境。
《二月初八日》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內(nèi)心的困境和無奈,同時也透露出對生活的希望與對自然力量的敬畏。整首詩情感真摯,形象生動,通過對細節(jié)的刻畫,展現(xiàn)了詩人對貧困現(xiàn)實的思考和對生命的熱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