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子暢文顯兼問僉判丈起居 / 作者:趙蕃 |
昨憶長歌與君屬,嗟爾明月悲黃菊。
問君得歸今幾日,我乃還家期未卜。
人生會合不可常,何止有類參與商。
月明固可共清影,菊開安得同幽香。
安輿歷想來自越,賀以羊酒生暖熱。
小人繆忝通家子,不獲親陪上壽列。
羨君斑衣有余歡,憐我緼袍無乃單。
何當卒歲從周子,陋巷簞瓢忘餒寒。
|
|
寄子暢文顯兼問僉判丈起居解釋: 《寄子暢文顯兼問僉判丈起居》是宋代趙蕃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昨日憶起長歌與你相伴,唏噓明月憂傷黃菊。問你何時能歸來,我卻還未確定回家的時間。人生的相聚難以常駐,不僅僅是同類之間的參與交流。明月照耀下,我們能共享清幽的身影;黃菊綻放時,又怎能共同享受它的幽香。我來自越地,心中充滿了對故鄉的思念,祝你用羊酒慶賀生活的溫暖和熱情。身為小人,我愧不如你這樣的通家之子,未能陪伴你在壽宴上共度時光。羨慕你的斑衣所帶來的歡愉,可憐我只有一件樸素的衣裳。何時能在歲末時與你共同度過,忘卻陋巷的貧困和寒冷。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思念和對人生變遷的感慨。詩中的明月和黃菊象征著美好和溫馨,而作者則以越地的來歷展示了對故鄉的眷戀之情。作者寄情于友人的斑衣、壽宴和歡愉,對自己貧困和樸素的境遇感到無奈和羨慕。詩中提到人生的相聚難以長久,以及不同階層之間的差距,反映了宋代社會的現實。整首詩抒發了作者對友情、家鄉和人生的思考,表達了對幸福與富足的向往和追求。
這首詩詞通過對友情和人生的描繪,展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同時,通過對明月和黃菊的比喻,詩中呈現了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作者將自己的身份和境遇與友人進行對比,以此凸顯了社會的不公和階級差距,同時也表達了對友人的羨慕和思念之情。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抒發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感慨,給人以深思和共鳴之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