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偶得牡丹之白者賦之 / 作者:趙蕃 |
梅花當冬吐冰雪,古今已復稱高潔。
春風草木爭寵光,爾乃白乎無得涅。
屈原放逐楚江濱,山高水疾誰與鄰。
商山山中四老人,漢且終辭肯事秦。
白山茶有涪翁賦,蓮自遠公仍白傅。
數公已矣不可作,風雨明朝埋玉樹。
|
|
偶得牡丹之白者賦之解釋: 《偶得牡丹之白者賦之》是宋代趙蕃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梅花在冬天綻放出冰雪,
古往今來都稱其高潔。
春風吹拂下,草木爭相照映光輝,
而你卻是如此純潔無暇。
屈原被放逐到楚江邊,
山高水急,誰與他為鄰?
商山之間有四位老人,
漢朝終于辭別了秦朝。
白山的茶被涪翁所贊頌,
蓮花仍然受遠公的白傅。
數位先賢已經離世,無法再創作,
風雨明天將埋葬玉樹。
詩意:
這首詩詞以描繪自然景物和歷史典故為主線,表達了作者對高潔純凈之美的贊美,同時通過歷史人物的對比,表達了對時代更替和人事變遷的思考。
賞析:
該詩詞運用了冬天的梅花、春風、草木、山水等自然元素,通過對這些景物的描繪,傳遞了高潔純凈之美的感受。梅花在寒冷的冬天中綻放,冰雪使其更顯高潔。春風吹過,草木爭相照映光輝,而詩中的“爾乃白乎無得涅”則表達了作者對白色之美的贊嘆。通過對梅花和自然景物的描寫,詩人抒發了對純潔、高潔美的向往。
詩詞中還融入了歷史典故和人物對比的意象。屈原被放逐到楚江邊,山高水急,與周圍環境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商山山中的四位老人,他們代表了漢朝時期的高尚品德和志向。通過對歷史人物的對比,詩人表達了對時代更迭和社會變遷的思考。最后提到白山茶被涪翁贊頌,蓮花受遠公的白傅,這是對歷史人物和事物的致敬,同時也暗示著數位先賢已經離世,無法再有新的作品問世。
整首詩詞以景物描寫和歷史典故為線索,通過對自然美、人物形象和時代變遷的思考,傳遞了作者對高潔純凈之美的贊美和對歷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展現了作者的情感與思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