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日獨飲二首 / 作者:趙蕃 |
秋風何時來,庭樹非昨好。
樹猶不自持,況問青青草。
人生甚草木,閱世安可保。
賴此忘憂物,陶公蓋知道。
|
|
秋日獨飲二首解釋: 《秋日獨飲二首》是宋代詩人趙蕃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秋風何時來,
庭樹非昨好。
樹猶不自持,
況問青青草。
人生甚草木,
閱世安可保。
賴此忘憂物,
陶公蓋知道。
譯文:
秋天的風何時到來,
庭院里的樹不如以前茂盛。
樹木本身都不能自持,
更何況問及青青草地。
人生與草木相似,
閱世之間何能得到保障。
正因如此,我們需要忘卻憂愁的事物,
就像陶淵明先生所知道的那樣。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秋日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詩中的庭院景象和自然元素(樹木和草地)被用來比喻人生的變遷和無常。秋風的到來使得庭院里的樹木不再茂盛,這象征著人生中的盛衰榮辱。樹木無法自持,意味著人無法永遠保持旺盛和穩定,而詢問青青草地更是在質疑人生的無常和不可預測性。
詩人進一步將人生比作草木,認為人類與自然界的萬物一樣都無法逃避生老病死的命運。他用“閱世安可保”一句表達了對人生無常性的深刻認識,認為在閱世的過程中沒有什么是可以確保的。
然而,詩人并不消極悲觀,他把忘卻憂愁的物事歸功于陶淵明,暗示著通過欣賞自然、陶冶情操和尋求內心寧靜,可以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找到一種忘卻煩惱的方法。這種心境與陶淵明的作品中所追求的田園生活和淡泊清靜的情感態度相呼應。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描繪秋天的景象和自然元素,以及對人生的思考,表達了對人世間無常性的洞察和對追求內心平靜的呼喚。它既展現了詩人的感嘆之情,又傳達了一種積極的哲理思考,使讀者對人生的無常和內心的安寧產生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