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月二十三日 / 作者:趙蕃 |
正爾元無事,胡然不自聊。
髯衰紛若雪,梅早綴如椒。
太白傾殘榼,方爐爇柿樵。
宦才成此味,隱莫待渠招。
|
|
十一月二十三日解釋: 《十一月二十三日》是宋代趙蕃所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這是十一月二十三日,
正午時分我無所事事,
心情空虛,無所尋覓。
胡亂地坐著,無所自娛。
胡亂生長的胡須,紛紛如雪,
早開的梅花,點綴如胡椒。
太白星殘破碎如榼,
火爐中燒著的柿子柴。
宦官和有才華的人也品味到了這種滋味,
他們都在等待一個隱士的邀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十一月二十三日的景象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無聊之情。詩中的景物描寫生動而深刻,通過對胡須和梅花的描繪,詩人表達了自己內心的郁悶和寂寞。胡須紛紛如雪,暗示著詩人的頹廢和衰老;而早開的梅花則象征著孤獨和冷寂。
詩中提到的太白星傾斜,象征著光陰的消逝和歲月的流轉。柿子柴在火爐中燃燒,給人一種冷落和凄涼的感覺。這些景物的描繪,與詩人內心的空虛和孤獨相互呼應,形成了詩意的重疊。
最后兩句表達了宦官和有才華的人對這種滋味的共鳴和期待。他們都在等待一個隱士的邀請,希望能夠擺脫現實的束縛,尋找內心的寧靜和滿足。這種等待和渴望,體現了詩人對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對人情世故的厭倦。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對理想生活的追求,通過景物的描繪和情感的表達,傳遞了一種深沉的哀愁和思考。這首詩既是對現實生活的抱怨和反思,也是對理想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展示了宋代文人的獨特情懷和審美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