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挽向參議 / 作者:趙蕃 |
丞相遺家法,云仍多耐官。
著鞭期一躍,失路困千盤。
竟死諸侯客,保留神武冠。
梟鸞終異志,松柏遂孤蟠。
前輩今無幾,臨風(fēng)特屢嘆。
臧孫宜有后,龐老遺之安。
|
|
挽向參議解釋: 《挽向參議》是宋代趙蕃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挽向參議
丞相遺家法,云仍多耐官。
著鞭期一躍,失路困千盤。
竟死諸侯客,保留神武冠。
梟鸞終異志,松柏遂孤蟠。
前輩今無幾,臨風(fēng)特屢嘆。
臧孫宜有后,龐老遺之安。
詩詞通過挽歌的形式,表達了對向參議的哀悼和思念之情。
詩中提到的"丞相遺家法"指的是丞相(高宗時期的宰相)留下的家族傳統(tǒng)和家風(fēng)。"云仍多耐官"意味著這些傳統(tǒng)和家風(fēng)在政治官場中依然有著一定的影響力和持久性。
"著鞭期一躍,失路困千盤"描繪了向參議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志向和抱負,奮發(fā)向前,但卻在追求中遇到了重重困難和挫折。這句詩意味著向參議勇往直前的奮斗和堅韌不拔的精神。
"竟死諸侯客,保留神武冠"表達了向參議最終以忠誠和勇敢的姿態(tài)面對死亡,保住了自己的榮譽和尊嚴(yán)。"神武冠"指的是向參議作為武將的冠冕,象征著他的軍事才能和英勇。
"梟鸞終異志,松柏遂孤蟠"這兩句表達了向參議志向高遠卻最終無法實現(xiàn)的遺憾。"梟鸞"是指高貴而罕見的鳥,代表著向參議非凡的才華和志向;"松柏"象征著堅韌和不屈的品質(zhì);"孤蟠"意指孤立而曲折的命運。這句詩揭示了向參議的人生經(jīng)歷中的挫折和不幸。
"前輩今無幾,臨風(fēng)特屢嘆"表達了對先輩英才的緬懷和感嘆,也反映了向參議對當(dāng)下時局和自身命運的憂慮。
"臧孫宜有后,龐老遺之安"這兩句表達了對向參議的繼任者和后人的期望和祝福。"臧孫"指的是向參議的后代,"龐老"指的是向參議的故友。這句詩寄望著向參議的家族能夠繼承他的志向和安享幸福安寧。
整首詩詞通過抒發(fā)對向參議的敬仰和追思之情,描繪了他的生平和人生經(jīng)歷中的艱辛、堅韌與不幸,表達了對他的贊美和祝福。這首詩詞展現(xiàn)了作者對忠誠、堅毅和理想追求的推崇,同時也反映了宋代社會中的政治風(fēng)貌和人生境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