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月十有八夜與審知同宿塔山次審知韻 / 作者:趙蕃 |
初期半山來,已止輒復上。
山游更同君,兼取魚熊掌。
向來觀極南,屢作此山想。
那知有今日,談笑得縱賞。
謝公彼何人,詩聲擅霄壤。
得非山川行,于以助其長。
逐人易浮沈,與物多俯仰。
政當恨未立,安曰悟已往。
蕭蕭煙云變,浩浩風雨響。
世豈乏此觀,身由居蒼莽。
|
|
五月十有八夜與審知同宿塔山次審知韻解釋: 《五月十有八夜與審知同宿塔山次審知韻》是宋代趙蕃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作者與友人審知一同在塔山過夜的情景,通過山水景觀和交流對話,表達了對自然的觀照和對人生境遇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
五月十有八夜與審知同宿塔山次審知韻
初期半山來,已止輒復上。
山游更同君,兼取魚熊掌。
向來觀極南,屢作此山想。
那知有今日,談笑得縱賞。
謝公彼何人,詩聲擅霄壤。
得非山川行,于以助其長。
逐人易浮沈,與物多俯仰。
政當恨未立,安曰悟已往。
蕭蕭煙云變,浩浩風雨響。
世豈乏此觀,身由居蒼莽。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塔山為背景,通過描繪作者與友人審知一同登山游覽的情景,展現(xiàn)了作者對自然景觀的欣賞和對友情的珍重。詩人在初期登山時已經(jīng)停下來,但仍然不斷向上攀登,這種堅持和奮發(fā)向上的精神也可以理解為詩人對于人生的態(tài)度。與友人共同游山,不僅是為了欣賞山水之美,還希望能夠獲得更多寶貴的經(jīng)驗和啟示。
詩中提到之前曾多次觀賞過南方的美景,而現(xiàn)在能夠在這座山上再次回味,使得作者感到充滿欣喜。作者對友人謝公的贊美,指出他在詩歌創(chuàng)作方面有著卓越的才華,使得聲名遠播。但是,詩人也認識到自己并非山川行者,無法像謝公那樣在山水間尋求創(chuàng)作靈感,但這并不妨礙他通過欣賞山水來豐富自己的心靈。
詩人認為追隨人的行動容易變化和浮沉,而與自然界的萬物相比,更容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政治的變遷也讓人感到無奈,但作者安慰自己說已經(jīng)有所覺悟,對過去的經(jīng)歷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煙云的變幻和風雨的響動使得大自然顯得廣闊壯麗,但這樣的景觀并不稀罕,世界上并不缺乏這樣的景色,而自己身處其中,感受自然的力量和宏偉,也使得作者對自身的存在有了更深的思考。
這首詩詞以山水為背景,展現(xiàn)了作者對自然景觀的喜愛與感悟,同時也表達了對友情和人生境遇的思考。通過對自然與人生的觀察和感悟,詩人呈現(xiàn)了一種超越日常的境界,讓人感受到山水之間的寧靜與博大,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親密關(guān)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