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藥圃舊無竹仆為作詩從閑止乞栽 / 作者:趙蕃 |
如聞舊隱竹多有,想見頻年筍更添。
一日借居無不可,數竿分我未傷廉。
懸知影可連書屋,便恐山無到野檐。
如許作謀還自笑,未應于此是真潛。
|
|
藥圃舊無竹仆為作詩從閑止乞栽解釋: 《藥圃舊無竹仆為作詩從閑止乞栽》是宋代趙蕃的一首詩。詩中描繪了作者在藥圃中閑適自得的情景,以及他對竹子的向往和種植的渴望。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聽說舊時隱士的園子里常有竹子,
想象著每年新長出的嫩筍。
有一天我借住在這里,無不令我喜悅,
幾根竹子分給了我,我并未傷及廉恥。
我看到竹影可延伸到書房,
但擔心山上沒有到達野檐的竹子。
我自嘲地笑著,這樣的構想也許荒謬,
我還沒有真正成為隱士。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和隱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對竹子的喜愛。作者聽聞以前的隱士的藥圃里有很多竹子,想象著每年新長出的嫩筍,這種景象使他心生向往。當他借住在這個藥圃時,得到了幾根竹子,并且沒有傷害到廉恥。他看到竹影可以延伸到書房,但擔心山上沒有長到屋檐的竹子。最后,他自嘲地笑著,認為自己的構想可能是荒謬的,他還沒有真正成為隱士。
這首詩通過對竹子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和寧靜生活的向往。竹子在中國文化中被視為高潔、堅韌和清雅的象征,代表了隱士和士人的品格。作者借助竹子的意象,表達了自己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和對清凈自然環境的渴望。他渴望擁有一片自己的竹林,借此追求內心的寧靜和與自然的和諧。
整首詩以平和、淡泊的語氣寫就,展現了作者對隱逸生活的向往,但又自覺地笑自己尚未達到真正的隱士境界。通過對竹子的描繪和自嘲的表達,詩人呈現出一種寧靜而坦然的心境,同時也透露出對現實生活的一絲無奈。這種情感交融在詩中形成一種平和而深沉的意境,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