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干游昌國寺 / 作者:趙蕃 |
于越之為游,束發迨中年。
契闊固多矣,夢寐如喚焉。
邇來數經過,所休必思禪。
憑欄上清音,解包留煮泉。
摩挲壁間詩,幾人獲流傳。
歐吟廬山高,坡詠西湖全。
惜哉此奇勝,乃不遭兩賢。
何當覓扁舟,窮老依云煙。
|
|
余干游昌國寺解釋: 《余干游昌國寺》是宋代趙蕃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游歷余干,前往昌國寺。
年輕束發,中年時又長發及腰。
經歷廣泛,交往的朋友也很多。
夢中常醒,仿佛被夢境喚醒。
最近幾次經過,每次休憩都會思考禪修。
倚欄聽清音,解下行囊,泡茶于泉邊。
在壁上摩挲詩句,幾人得到流傳。
歐陽修吟詠廬山之高,蘇軾吟詠西湖之美。
可惜啊,這美景之中,卻沒有遇到這兩位賢者。
何時才能找到小舟,老去時依靠云煙。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游歷余干、前往昌國寺的心情和感慨。詩人在游歷中經歷了豐富的人際交往,也有了廣泛的閱歷。他在夢中常常醒來,仿佛被夢境喚醒,可能是對人生的反思和覺醒。每次經過昌國寺時,作者都會停下腳步思考禪修之道。他在昌國寺中靠著欄桿,聆聽清音,解下行囊,泡茶于泉邊,品味著寧靜與自然的美好。他還在壁上摩挲詩句,希望能夠與其他人分享自己的心靈感悟。詩人提到了歐陽修吟詠廬山之高和蘇軾吟詠西湖之美,表達了對這兩位文人的景仰之情。然而,作者卻感慨道這美景之中,卻沒有遇到這兩位賢者。最后,詩人表達了對未來的期待,希望能找到一艘小舟,在窮盡歲月后,依靠云煙過上寧靜的晚年生活。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作者的游歷和內心的感悟,表達了對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向往。同時,詩人通過引用歐陽修和蘇軾的詩句,凸顯了對文人境界和才情的贊嘆。整首詩詞以自然景物為背景,流露出一種曠達、豁達的心態,寄托了對寧靜與自由的追求和希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