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夢得夏至憶蘇州呈盧賓客 / 作者:白居易 |
憶在蘇州日,常諳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鵝鮮。
水國多臺榭,吳風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無處不過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鄉俱老矣,東望共依然。
洛下麥秋月,江南梅雨天。
齊云樓上事,已上十三年。
|
|
和夢得夏至憶蘇州呈盧賓客解釋:
《和夢得夏至憶蘇州呈盧賓客》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憶在蘇州日,常諳夏至筵。
回憶起我在蘇州的日子,常常參加夏至的宴席。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鵝鮮。
粽子香氣撲鼻,筒竹嫩綠,烤得酥脆的鵝肉鮮美可口。
水國多臺榭,吳風尚管弦。
水鄉之國多有亭臺樓榭,吳地的風俗喜歡音樂和樂器演奏。
每家皆有酒,無處不過船。
每家都有酒,無論到哪里都要乘船而行。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交替拜訪貴族朋友,互相邀請。我先到他們的家中。
此鄉俱老矣,東望共依然。
這個家鄉的人都已經老去了,但向東望去的風景依然如故。
洛下麥秋月,江南梅雨天。
洛陽的麥田在秋天金黃一片,江南則是梅雨季節。
齊云樓上事,已上十三年。
齊云樓上的事情,已經過去了十三年。
這首詩詞描繪了白居易在蘇州時的生活情景和對家鄉的思念之情。他回憶了在蘇州時常常參加的夏至宴席,描述了美食的誘人之處。他提到了蘇州水鄉的特點,包括亭臺樓榭和音樂文化。他還描述了交替拜訪朋友的情景,并表達了對家鄉的懷念。最后,他通過描繪洛陽和江南的不同景色和時間的流逝,表達了歲月的變遷和自己的離別之感。整首詩以憶蘇州之情為主線,通過具體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對故鄉和過去的深情思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