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贈硯 / 作者:趙蕃 |
一種端溪石,下巖滋別源。
千金騰有翼,尺璧走非跟。
自顧婆娑質,適堪椎鈍根。
終焉老茅屋,已矣獻金門。
|
|
贈硯解釋: 《贈硯》是宋代趙蕃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贈送一塊端溪石,從巖下滋養它的泉源。
它價值千金,能夠飛翔。
雖然只有尺寸大小,卻能超越常規。
它自我陶醉于它的樸質,
適合雕琢鈍根。
最終它會陳舊于茅屋之中,
但已經獻給了金門。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贈送一塊硯臺的情景。端溪石是一種名貴的硯臺材料,它來自巖石下的泉水滋養。盡管這塊硯臺只有尺寸大小,但它的價值卻無法用金錢來衡量。它具有超越常規的特點,能夠啟發人們的創造力。硯臺自我陶醉于它的樸質和獨特之處,適合于雕琢那些鈍根的文字。最終,硯臺會被放置在陳舊的茅屋中,但它已經成為一份珍貴的禮物,獻給了宮廷的金門。
賞析:
《贈硯》以短小精悍的篇幅表達了硯臺的特質和價值。詩中首先描述了硯臺來自端溪石、源自泉水的背景,突出了硯臺的珍貴和獨特。接著,以"千金騰有翼,尺璧走非跟"的形象語言,表達了硯臺超越常規的魅力和獨特的價值。作者通過"自顧婆娑質,適堪椎鈍根"的描寫,將硯臺與詩人自身的品質進行對應,強調了硯臺的純樸和獨特之處。最后,通過"終焉老茅屋,已矣獻金門"的表述,詩人將硯臺的命運與茅屋的陳舊相對照,表達了對硯臺的深深感激之情。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硯臺的贊美和贈送的心情。通過對硯臺的形容和比喻,展現了硯臺獨特的價值和魅力,以及它在文人雅士中的重要地位。這首詩詞具有深刻的意境和感情,寓意深遠,讓人們在欣賞的同時也思考了藝術和人生的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