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潼川之飛烏縣見余干丞相題驛舍詩有感次韻 / 作者:趙蕃 |
道學元無偽,標名徒爾勞。
孤忠天不管,一死世尤高。
未洗邊庭血,先焚董腹膏。
亂離元有自,附壁為三號。
|
|
過潼川之飛烏縣見余干丞相題驛舍詩有感次韻解釋: 《過潼川之飛烏縣見余干丞相題驛舍詩有感次韻》是宋代趙蕃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飛烏縣上空潼川過,
看到丞相余干題詩處。
道學雖然沒有真假之分,
但是名利只是徒勞無功。
孤身忠誠縱然上天也不理會,
一生堪死后世仍然贊揚。
未曾洗凈邊疆戰斗中的鮮血,
先焚燒了胸中壯志和熱腸。
亂世離亂紛紛擾擾中本就有原因,
在這壁上附著的三個號令。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世道混亂的感慨和對忠誠的崇敬。作者通過描述自己飛越潼川,看到丞相余干在驛舍題詩的場景,抒發了對道學真偽的思考。詩中表達了道學雖然沒有真假之分,但名利追求徒勞無功的觀點,強調了忠誠的重要性,即使忠誠的人在世時可能被忽視,但后世仍會高度贊揚他們。作者還描繪了亂世中的血腥戰斗和壯志熱腸的消失,以及附著在壁上的三個號令,暗示了亂世中的種種困擾和原因。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亂世和忠誠的思考,展示了他對道學和人性的深刻洞察。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和意象的運用,作者將個體的經歷與社會背景相結合,呈現出一幅動人的畫面。詩中的對比和象征手法,如道學和名利的對比、洗凈鮮血和焚燒壯志的對比,以及壁上的三個號令的象征意義,使得詩意更加深遠。整首詩以平實的語言傳達了作者深切的感慨和思考,使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這首詩詞通過對個體命運和社會背景的描繪,以及對忠誠和亂世的思考,展示了趙蕃對人性和社會現實的關注。同時,詩詞表達了深刻的情感和思想,給人以啟迪和思考。它以簡練的語言和獨特的意象,撥動了讀者的心弦,使人對忠誠和真實的追求產生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