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久不看鏡須之白者眾矣得數語寄成父兼示兒侄 / 作者:趙蕃 |
始白才二三,今白乃四五。
蕭蕭十數莖,底用更縷數。
年來悼亡悲,老至作詩苦。
外形雖由中,不應遽如許。
嘆息計此身,幾何不埋土。
而此尚低回,悄悄受群侮。
弟能教兒書,兒足事吾圃。
吾豈不可歸,茲為寄門戶。
|
|
久不看鏡須之白者眾矣得數語寄成父兼示兒侄解釋: 《久不看鏡須之白者眾矣得數語寄成父兼示兒侄》是宋代趙蕃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自己白發增多的感嘆和思考,同時也表達了他對人生的無奈和對家庭責任的思考。
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久不看鏡,發須已變得白了,人數已經很多。用手指數數,總共有十幾根白發,是怎么來的呢?這些年來,我一直在悼念已故的親人,感到了深深的悲傷。老去以后,寫詩變得十分辛苦。雖然外表看起來還算中等,但不應該這么快就變成這樣。我嘆息著思考我自己的生命,為什么不選擇埋葬在土地之下呢?盡管如此,我還是低頭屈身,悄悄地忍受著別人的羞辱。我希望能教導我的兒子讀書,希望他能夠為我分擔家務。我難道不可以回家嗎?這篇詩就是寄托我對家門的思念和期盼。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作者自己白發增多的現象,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人生無常的思考。作者對自己的衰老和死亡提出了質疑,思考著生命的意義和價值。他感嘆自己的外貌逐漸衰老,但內心仍然充滿了對家庭的責任和對兒子的期望。通過寫詩表達內心的痛苦和渴望,作者希望能夠回到家中,回歸溫暖的家庭環境。
這首詩詞在情感上給人一種沉重和憂傷的感覺,通過對自己衰老和家庭責任的思考,表達了對生命的無奈和對家庭情感的渴望。它從個人的角度出發,反映了人們對時光流逝和生命意義的思考,同時也傳遞了家庭和親情的重要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