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叔同舟見別于永和 / 作者:趙蕃 |
砲云忽作空中起,坐覺相顧移表里。
兒曹厭靜欣聚落,數問篙師行幾里。
人生到處如燕鴻,南北故憐無定耳。
有時相與說舊游,此味猶如蠹書紙。
秋風日夜催落水,我鬢半霜那足倚。
況堪忽忽新悼亡,忍并高山對流水。
陳侯于我四海人,氣合能同舊州里。
向來風雨懶出門,今乃江程勞玉趾。
|
|
明叔同舟見別于永和解釋: 《明叔同舟見別于永和》是宋代趙蕃所寫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砲云忽作空中起,坐覺相顧移表里。
炮云突然在空中升起,我們坐著感到彼此在表面上有所變化。
兒曹厭靜欣聚落,數問篙師行幾里。
我和同伴們厭倦了平靜的生活,愉快地聚集在一起,頻繁詢問船夫航行了多少里程。
人生到處如燕鴻,南北故憐無定耳。
人生在世像燕鴻一樣四處飛翔,無論南方還是北方,我們都懷念著故鄉,卻無法定居。
有時相與說舊游,此味猶如蠹書紙。
偶爾我們相聚談論往日的旅游經歷,這種滋味就像蛀壞的書頁一樣仍然留存。
秋風日夜催落水,我鬢半霜那足倚。
秋風日夜催促著江水流淌,我鬢邊的白發已經有些像霜一樣,再也不能依靠了。
況堪忽忽新悼亡,忍并高山對流水。
此時突然追憶起新近去世的親人,不禁黯然神傷,像高山對著流水一樣忍受著悲痛。
陳侯于我四海人,氣合能同舊州里。
陳侯(指陳亮)對于我這個四海漂泊的人來說,我們的志氣相投,仿佛回到了故鄉。
向來風雨懶出門,今乃江程勞玉趾。
過去我總是懶散地待在家中不愿出門,而現在卻要勞累地跋涉江程,磨礪自己的意志。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旅途中的離別、思鄉、悼念和人生無常的感受。他描述了船行的景象、與同伴的互動,以及對過去的回憶。詩中的秋風和流水象征著時間的流逝和人生的變遷,而作者的心情則在這些景象中得以抒發。通過描繪旅途中的情景和內心感受,趙蕃喚起了讀者對于離散、辛勞和思鄉的共鳴,讓人們對生命的脆弱和無常有了更深的思考。同時,詩中也展示了作者對故鄉的眷戀和對友誼的珍視,以及面對逆境時的堅韌和無畏。整首詩詞以簡潔凝練的語言展現了作者獨特的情感體驗,給人以深遠的思考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