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彥博許見過不至 / 作者:趙蕃 |
高軒數許過三徑,日云暮矣殊未來。
湯熨病人狂欲走,戲作冷語成優俳。
欻思官池頗空闃,況有水花明晚色。
人間虺虺方蚊雷,植杖裴回須月出。
|
|
彥博許見過不至解釋: 《彥博許見過不至》是趙蕃所寫的一首宋代詩詞。這首詩以精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人生變遷的思考,同時展示了對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的觀察。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高軒為背景,描述了作者多次經過三徑卻始終未能見到彥博。高軒是指高臺或高樓,象征著遠離塵囂的凈土。作者通過高軒與日落的對比,表達了時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暫。雖然時間已經接近傍晚,但彥博仍未現身,給人一種殊未歸來的感覺,增添了一絲懸念。
接下來,詩中出現了湯熨病人狂欲走的畫面。湯熨是古代醫療術語,指用熱水熨燙治療病痛。病人狂欲走意味著他迫不及待地想要離開,逃離病痛的折磨。這一情節暗示了人生的艱辛和對逃離苦難的渴望。
在接下來的幾句中,作者以戲謔的語氣表達了對人情世故的觀察。他將自己的冷語比作優俳,把人們的應對當作一場戲,暗示了人際關系中的虛偽和欺詐。
詩的后半部分,描述了官池的寂靜和水花在晚色中閃爍的景象。官池是指官方的池塘,頗空闃表示它顯得空曠而寂靜。水花明晚色的描繪給人以寧靜和美好的感覺,形成了與前幾句中病人狂欲走的對比。而"人間虺虺方蚊雷,植杖裴回須月出"的意象描繪了人間喧囂和動蕩的景象。虺虺指急促的腳步聲,蚊雷指煩悶的嗡嗡聲。植杖裴回表示作者在思考和徘徊,而須月出則暗示了期待月亮的出現。
整首詩通過描繪高軒、日落、湯熨病人、官池和人間喧囂等景象,抒發了對時光流轉、人生變遷和人情世故的思考,同時展示了作者對自然景色的觀察和感悟。通過對對比和意象的運用,趙蕃成功地表達了他對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