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丈山 / 作者:李忱 |
大雄真跡枕危巒,梵宇層樓聳萬般。
日月每從肩上過,山河長在掌中看。
仙峰不間三春秀,靈境何時六月寒。
更有上方人罕到,暮鐘朝磬碧云端。
|
|
百丈山解釋: 《百丈山》是一首唐代雜劇作家李忱所作的詩詞,描寫了大雄真跡、梵宇和仙峰的壯麗景致,以及靈境中的僧侶生活。
中文譯文:
大雄真跡枕危巒,
梵宇層樓聳萬般。
日月每從肩上過,
山河長在掌中看。
仙峰不間三春秀,
靈境何時六月寒。
更有上方人罕到,
暮鐘朝磬碧云端。
詩意與賞析:
《百丈山》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建筑,以及山上的僧侶生活,表現了詩人對高山大地和神秘氣息的向往與追求。
詩人以大雄真跡和梵宇聳峙的景象,表達了山川蒼勁壯麗之感。日月從肩上經過,表現了山勢之高,仿佛可以俯瞰整個山河。詩人以此抒發自然景觀給予他的震撼與敬畏。
接下來,詩人描繪了仙峰在春季的美麗,以及靈境中六月寒冷的景象。仙峰在春季綻放,呈現出三重春色,令人陶醉。然而,靈境中的六月卻寒冷,表現出自然界的喜怒哀樂,充滿了寓意。
最后一句“更有上方人罕到,暮鐘朝磬碧云端”,描述了靈境中僧侶的生活狀態。他們遠離紅塵,修行求道,上方人甚少來到。暮鐘和朝磬在碧云之中響起,象征著僧侶們對于普通世俗的超越和追求。
整首詩詞通過豐富的意象和描寫,將大自然的壯麗景觀和僧侶的精神世界相結合,表現了對高山、佛教和清修之境的禮贊,展現出李忱豪放的氣概和高潔的情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