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月三日 / 作者:白居易 |
暮春風景初三日,流世光陰半百年。
欲作閑游無好伴,半江惆悵卻回船。
|
|
三月三日解釋:
《三月三日》是白居易所寫的一首詩詞,描繪了一個暮春的風景和作者內心的孤寂之感。
譯文如下:
暮春風景初三日,流世光陰半百年。
欲作閑游無好伴,半江惆悵卻回船。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初春的景色,正值三月三日。時間匆忙流轉,我已經度過了半個世紀。我想找些伴兒,一起去游玩,但卻沒有好的伴兒可以陪同。漂泊在江上,我感到內心的孤獨與憂傷,只能黯然返回船上。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暮春風景,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孤寂之感。暮春的景色,使人感受到時光流轉的迅速,讓人不禁思考自己在這個流世中度過了半個世紀的時間。作者想要找些伴兒,一起閑逛游玩,但卻沒有找到合適的伴兒,這使他感到一種孤獨與無奈。半江惆悵卻回船,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憂傷和迷茫。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心情,帶給讀者一種深深的思索和共鳴。詩詞中的“三月三日”也有著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上巳節”的寓意,呼應了作者的情感。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進而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孤寂與無奈,體現了唐代文人常抒發情感訴說自己心聲的特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