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仲適坐上送王敏仲北使 / 作者:蘇軾 |
沖風振河朔,飛霧失太行。
相逢不相識,下馬須眉黃。
洗眼忽驚笑,見此玉節郎。
喜有賢主人,共此殘燭光。
聚散一夢中,人北雁南翔。
吾生如寄耳,送老天一方。
幸子遇明主,陳經入西廂。
歸期不可緩,倚相宜在傍。
|
|
謝仲適坐上送王敏仲北使解釋:
《謝仲適坐上送王敏仲北使》是蘇軾寫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述了蘇軾送別朝廷使者王敏仲北上的情景,表達了蘇軾對王敏仲的贊賞和祝福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沖風振河朔,飛霧失太行。
相逢不相識,下馬須眉黃。
洗眼忽驚笑,見此玉節郎。
喜有賢主人,共此殘燭光。
聚散一夢中,人北雁南翔。
吾生如寄耳,送老天一方。
幸子遇明主,陳經入西廂。
歸期不可緩,倚相宜在傍。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送別王敏仲北上為背景,通過描述和抒發自己的情感,表達了蘇軾對王敏仲的敬佩和祝福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對人生的感慨和對命運的思考。
首先,詩中描繪了道路上的景象,表現出行程的辛苦和不易。"沖風振河朔,飛霧失太行"這兩句描繪了行進中的狂風和霧氣,給人一種艱險和不確定的感覺。
接著,詩人描述了與王敏仲的相遇,雖然彼此素不相識,但蘇軾對王敏仲的品德和才華印象深刻。"相逢不相識,下馬須眉黃"這句表明了蘇軾對王敏仲的敬佩之情。
然后,蘇軾洗眼之后看到王敏仲手持玉節,不禁露出驚喜的笑容。"洗眼忽驚笑,見此玉節郎"這句表達了詩人對王敏仲高尚品質的贊賞。
接下來,蘇軾表達了對有賢主人的喜悅之情,并將自己和王敏仲相聚在這殘燭微光下作了對比。"喜有賢主人,共此殘燭光"這句表達了蘇軾對王敏仲所服務的主人的認同和對王敏仲的贊揚。
最后,詩人表達了對人生的思考和對命運的感慨。"聚散一夢中,人北雁南翔"這句表達了人生如夢的感覺,人們相聚和分離就像北飛的候鳥一樣。
詩的最后兩句,蘇軾表達了自己的感慨和祝福。"吾生如寄耳,送老天一方"表達了對自己生命的看法,將自己的一生看作是寄托于天地之間;"幸子遇明主,陳經入西廂。歸期不可緩,倚相宜在傍"則表達了對王敏仲的祝福和希望,希望他能夠得到明主的賞識,有所施展,并期待他早日歸來。
這首詩詞通過對送別場景的描繪和對王敏仲的贊美,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敬佩和祝福之情,同時也融入了對人生和命運的思考。通過描寫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詩人將自己的情感與外界環境相結合,表達了對友人的贊美和祝福,以及對人生的感慨和對命運的思考。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優美,展現了蘇軾獨特的才思和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