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鬢 / 作者:徐夤 |
綠鬢先生自出林,孟光同樂野云深。
躬耕為食古人操,非織不衣賢者心。
眼眾豈能分瑞璧,舌多須信爍良金。
君看黃閣南遷客,一過瀧州絕好音。
|
|
綠鬢解釋: 《綠鬢》是徐夤創作的一首唐代詩詞,詩意深邃,通過描繪一個知識分子的堅守和追求,表達了對古人傳統價值觀的尊重和追溯。
中文譯文:
綠鬢先生自出林,
孟光同樂野云深。
躬耕為食古人操,
非織不衣賢者心。
眼眾豈能分瑞璧,
舌多須信爍良金。
君看黃閣南遷客,
一過瀧州絕好音。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綠鬢先生”來指代詩人自己,表達了他對于傳統價值觀的尊重和追溯。綠鬢先生是指年紀已經很老的人,這里可以理解為指一位在學問和道德上有很高造詣的學者。
詩句“綠鬢先生自出林,孟光同樂野云深”描繪了綠鬢先生離開鬧市,遠離塵囂,與孟光等古代賢人一起在深山野外相聚,共享自然的樂趣。
“躬耕為食古人操,非織不衣賢者心”表達了綠鬢先生以耕種作為生活方式,繼承了古人的艱苦奮斗和簡樸生活的精神。他不僅務農種地,還織布為衣,體現了賢者內心深處追求簡約和勤勞的精神信念。
“眼眾豈能分瑞璧,舌多須信爍良金”這兩句援引了《論語》中的話語,表達了綠鬢先生對書本知識與實際經驗的平衡態度。他認為看眾多珍寶不能分辨瑞璧的真假,多說長道則不能真正了解金玉的價值,強調了對于真理和價值的客觀判斷和真實體驗的重要性。
最后兩句“君看黃閣南遷客,一過瀧州絕好音”中,黃閣可能指代一個地方,南遷客則是指關于這個地方的人士。一經過瀧州就能聽到絕佳的音樂,描繪了綠鬢先生游歷南方時所遇到的美好景色和音樂,體現了他對于旅行和文化交流的興趣和快樂。
總之,《綠鬢》這首詩詞以優美的表達形式展示了徐夤對于古代賢者的崇敬和傳統價值觀的追溯,呈現出詩人內心深處與自然和學問的交融與共鳴,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詩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