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盧三拾遺以言見黜 / 作者:徐夤 |
骨鯁如君道尚存,近來人事不須論。
疾危必厭神明藥,心惑多嫌正直言。
冷眼靜看真好笑,傾懷與說卻為冤。
因思周廟當時誡,金口三緘示后昆。
|
|
上盧三拾遺以言見黜解釋: 上盧三拾遺以言見黜,
Inthecourt,Luhasbeensidelinedforexpressinghisopinions,
骨鯁如君道尚存。
Thoughhisbonesareold,hisintegrityremains.
近來人事不須論,
Inrecenttimes,officialappointmentsarenotbasedonmerit,
疾危必厭神明藥。
Thoseinpowerarequicktorejecttheadviceoftheelderly.
心惑多嫌正直言。
Theconfusedmindsofofficialsoftenresentstraightforwardadvice.
冷眼靜看真好笑,
Withacoldandobjectivegaze,itistrulylaughable,
傾懷與說卻為冤。
Whenpouringoutone'sheartandspeakingupisconsideredacrime.
因思周廟當時誡,
IamremindedoftheancientadmonitionsintheZhoudynasty,
金口三緘示后昆。
Wherethegoldenmouthpieceissealed,silencingfuturegenerations.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寫出了唐代大臣徐夤在朝中被黜落之后的感嘆和思考。
詩中的“上盧”指的是自己,意為“有志之士”。徐夤通過自我比喻,表達了自己的憂憤和失望。他將自己比作盧獻,因直言進諫而被廢黜,但他認為自己的道義仍然存在并沒有改變。他感嘆近來的官場混亂,人事任用與能力無關,只看重權勢和諂媚。他批評那些在危難時期拒絕接受老者的忠告,而更加相信神明的藥物,暗指朝廷信仰迷信之風。他認為官員心思迷亂,容不下直言正道的批評。他冷眼看待當下的局勢,覺得荒謬可笑。而當他誠摯表達自己的傾懷,直率發言時,卻被視為犯了罪。最后,他回憶起周廟時代對后世的教誨,指出現在的時代與周廟時代相差甚遠。金口三緘,暗示官員不敢直言,導致后人無法受到正確的指導。
整首詩以自嘲、反諷、諷刺的口吻,對唐代朝政進行批判,揭示了當時的世道之亂和官場之弊。通過對徐夤自身境遇的描寫,詩詞表達了對時局的憂慮和慨嘆,對思想境界和人性之變的深刻思考。展示了作者對政治腐敗、蒙昧時代的不滿,以及對傳統美德和治國之道的思考和追求。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發人深省,展現了徐夤的風采和對社會現象的睿智觀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