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王校書往清源 / 作者:徐夤 |
南國賢侯待德風,長途仍借九花驄。
清歌早貫驪龍頷,丹桂曾攀玉兔宮。
楊柳堤邊梅雨熟,鷓鴣聲里麥田空。
吟詩臺上如相問,與說蟠溪直釣翁。
|
|
送王校書往清源解釋: 送王校書往清源
南國賢侯待德風,
長途仍借九花驄。
清歌早貫驪龍頷,
丹桂曾攀玉兔宮。
楊柳堤邊梅雨熟,
鷓鴣聲里麥田空。
吟詩臺上如相問,
與說蟠溪直釣翁。
譯文:
送王校書前往清源
南國賢侯以待卓越之風,
遠途仍借九花美馬。
清歌早已貫穿驪龍的頷,
丹桂亦曾攀登玉兔的宮殿。
楊柳堤邊梅雨已成熟,
鷓鴣的鳴聲中麥田空空。
在吟詩之臺上彼此相問,
一同談論蟠溪的直釣翁。
詩意:
這首詩是徐夤寫給王校書的送別之作。詩中以南國賢侯為背景,描述了舒適宜人的景色和豐富的自然資源,象征著富饒和繁榮。通過描繪美麗的風景和令人陶醉的聲音,表達了在與王校書交談之時所產生的愉快和愉悅。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南國的美景和豐富之處,通過運用花驄、驪龍、玉兔和梅雨等意象,展示了一幅豐富多彩的畫面。詩中運用音美手法,如“長途仍借九花驄”和“清歌早貫驪龍頷”,使詩意更加婉轉動聽。最后兩句“吟詩臺上如相問,與說蟠溪直釣翁”則表達了徐夤對王校書的問候和祝福,同時也展示了詩人風雅的生活態度。整首詩既描繪了美景,又表達了生活的愉悅和寄托,給人以愉悅和想象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