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華山司空侍郎二首 / 作者:徐夤 |
金闕爭權競獻功,獨逃征詔臥三峰。
雞群未必容于鶴,蛛網何繇捕得龍。
清論盡應書國史,靜籌皆可息邊烽。
風霜落滿千林木,不近青青澗底松。
非云非鶴不從容,誰敢輕量傲世蹤。
紫殿幾征王佐業,青山未拆詔書封。
閑吟每待秋空月,早起長先野寺鐘。
前古負材多為國,滿懷經濟欲何從。
|
|
寄華山司空侍郎二首解釋: 《寄華山司空侍郎二首》是唐代徐夤的一首詩。詩中描繪了官場競爭激烈、權力爭奪的現象,表達了作者對于官場險惡和官員擇優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金闕爭權競獻功,
獨逃征詔臥三峰。
雞群未必容于鶴,
蛛網何繇捕得龍。
清論盡應書國史,
靜籌皆可息邊烽。
風霜落滿千林木,
不近青青澗底松。
非云非鶴不從容,
誰敢輕量傲世蹤。
紫殿幾征王佐業,
青山未拆詔書封。
閑吟每待秋空月,
早起長先野寺鐘。
前古負材多為國,
滿懷經濟欲何從。
這首詩意深遠,通過官場的爭斗,表達了作者對官場的看法。作者認為官場是一個權力爭奪的舞臺,金闕(皇宮的宮殿)上的官員爭奪權利,獻功立業,但也有很多優秀的官員被排斥在外。正如雞群無法容納鶴鳥一樣,只有雞群才能生存,而蛛網又能捕捉到龍,這是一種荒誕和不合理的現象。
詩中還表達了作者對于清廉、理性的官員的向往和希望。作者認為官員應該正直、克制,用清廉的思想書寫國家的歷史,用冷靜的策略來平息戰亂。詩中的青青澗底松象征著清廉官員,他們在風霜中獨自生長,遠離了權力的紛爭。而非云非鶴象征著這樣的官員并不常見,他們不隨波逐流,也不傲視世俗的規矩。
詩中還提到了作者對于官場忠誠和貢獻的反思。作者表示,他曾經懷揣著對國家的忠誠和經濟理論,但是面對激烈的官場競爭,他倍感困惑,不知道應該怎樣前行。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對官場競爭和權力爭奪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官場的看法和對理想官員的向往,同時也反思了自己在官場中的忠誠和貢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