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盧端公同年仁炯,時遷都洛陽,新立幼主 / 作者:徐夤 |
上陽宮闕翠華歸,百辟傷心序漢儀。
昆岳有炎瓊玉碎,洛川無竹鳳凰饑。
須簪白筆匡明主,莫許黃tU博少師。
惆悵宸居遠于日,長吁空摘鬢邊絲。
|
|
寄盧端公同年仁炯,時遷都洛陽,新立幼主解釋: 《寄盧端公同年仁炯,時遷都洛陽,新立幼主》
上陽宮闕翠華歸,
百辟傷心序漢儀。
昆岳有炎瓊玉碎,
洛川無竹鳳凰饑。
須簪白筆匡明主,
莫許黃tU博少師。
惆悵宸居遠于日,
長吁空摘鬢邊絲。
詩詞中文譯文:
上陽宮殿的翠華已經歸去,
百官心中傷感,排列著漢朝的禮儀。
昆侖山上的炎帝的瓊玉已經碎裂,
洛川之中卻沒有一根竹子,鳳凰饑餓。
應該戴上白筆來輔佐明主,
不應該讓黃巾之徒妄自尊大。
心中憂愁宸居遠離光明的一天,
長時間地嘆息,只能拔下鬢邊的白發絲。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徐夤寄給盧端公的一首詩,表達了徐夤對時局的惆悵和憂愁之情。詩中通過對宮廷的描繪,展現了唐朝皇帝獨攬大權、宦官干政的情形。上陽宮闕翠華歸,百辟傷心序漢儀,揭示了唐朝政權的腐敗和百官對此的不滿。昆岳有炎瓊玉碎,洛川無竹鳳凰饑,用昆侖山上的炎帝瓊玉碎掉和洛川沒有竹子來比喻國家陷入困境,明喻隱含。
詩的后半部分則批評了一些腐敗的官員,將他們與明主對比。須簪白筆匡明主,莫許黃tU博少師,這里的白筆代表忠誠和清廉,而黃tU博少師則是指黃巾之徒和妄自尊大之人。詩人希望明主能夠任用忠誠和有才干的官員來輔佐,而不是任由無能之輩作威作福。
整首詩通過婉轉的語言和明喻暗喻的手法,表達了詩人對當時時局的憂慮和對明主執政能力的期望,透露出一種無奈和失望的情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