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蜀 / 作者:徐夤 |
雖倚關張敵萬夫,豈勝恩信作良圖。
能均漢祚三分業,不負荊州六尺孤。
綠水有魚賢已得,青桑如蓋瑞先符。
君王幸是中山后,建國如何號蜀都。
|
|
蜀解釋: 《蜀》是一首唐代徐夤創作的詩詞。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和賞析:
雖倚關張敵萬夫,豈勝恩信作良圖。
盡管有萬夫敵人阻隔在邊關,如何能夠戰勝呢?只有倚仗于恩信,來籌劃興辦良好的圖景。
能均漢祚三分業,不負荊州六尺孤。
能夠守國家的祚位,分開三個獨立的國家,不辜負荊州六尺孤兒的期望。
綠水有魚賢已得,青桑如蓋瑞先符。
綠水中有才能的魚兒已經得到收獲,青桑樹如同一座庇護的祥符。
君王幸是中山后,建國如何號蜀都。
君主幸運地成為中山的繼承者,統治國家,如何不稱呼這座國家為蜀都。
這首詩以蜀地為背景,表達了徐夤對蜀地的熱愛和對國家統一的期望。詩中通過對歷史的回顧以及對當下情況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于通過信任和才能來實現國家統一和國家繁榮的信心與期望。詩中運用了對比和象征手法,表達了作者對于國家安定與發展的愿景,以及對于君王的贊美和呼喚。整首詩簡潔而有力,語言流暢,意境深遠,給人以溫暖與希望的感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