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秋光 / 作者:白居易 |
殷卿領北鎮,崔尹開南幕。
外事信為榮,中懷未必樂。
何如不才者,兀兀無所作。
不引窗下琴,即舉池上酌。
淡交唯對水,老伴無如鶴。
自適頗從容,旁觀誠濩落。
身心轉恬泰,煙景彌淡泊。
回首語秋光,東來應不錯。
|
|
問秋光解釋:
《問秋光》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述了作者對秋光的問候,同時抒發了自己對官場生活和人際關系的淡漠態度,以及追求內心寧靜和自在的心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殷卿領北鎮,崔尹開南幕。
外事信為榮,中懷未必樂。
何如不才者,兀兀無所作。
不引窗下琴,即舉池上酌。
淡交唯對水,老伴無如鶴。
自適頗從容,旁觀誠濩落。
身心轉恬泰,煙景彌淡泊。
回首語秋光,東來應不錯。
詩意和賞析:
《問秋光》以寫秋光為引子,通過對自身處境和內心狀態的反思,表達了作者對官場生活和社交關系的淡漠態度,以及對自由自在、寧靜恬淡的追求。
詩的開頭提到了殷卿和崔尹,他們分別領導北方和南方的軍隊,處理外事。這是一種榮耀,但作者認為這種外在的榮耀并不能保證內心的快樂。
接下來,詩中出現了“何如不才者,兀兀無所作。”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自己不才的自嘲,感到自己無所作為。他并沒有像一般人那樣彈琴,而是拿起酒杯,在池塘邊飲酒。這顯示了他獨立自主的個性和不羈的態度。
“淡交唯對水,老伴無如鶴。”這兩句詩表達了作者偏愛與水為伴,愿意與水為友,而與人交往則淡漠無情。作者將自己比作孤獨的鶴,與水為伴,無懼歲月的流轉。
接下來的幾句詩中,作者表達了自己從容自在的態度,以及對人世間的冷眼旁觀。他認為自己的身心已經轉變得寧靜安詳,對繁華世界的追逐和紛擾變得淡泊。他以自己的心境為煙景,以煙景來映襯自己的心境。
最后兩句詩中,作者回首過去,看到東方的秋光,表示對未來的期待和希望,認為東方的未來應該是美好的。
整首詩以描繪秋光為線索,通過展示自己的內心境界和對官場生活的態度,表達了作者對自由、寧靜和獨立的追求,以及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待。詩詞語言簡潔明快,意境深遠,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余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