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老寺竹間閣子 / 作者:蘇軾 |
殘花帶葉暗,新筍出林香。
但見竹陰綠,不知汧水黃。
樹高傾隴鳥,池浚落河魴。
栽種良辛苦,孤僧瘦欲尫。
|
|
大老寺竹間閣子解釋:
《大老寺竹間閣子》是蘇軾(蘇東坡)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殘花帶葉暗,
新筍出林香。
但見竹陰綠,
不知汧水黃。
樹高傾隴鳥,
池浚落河魴。
栽種良辛苦,
孤僧瘦欲尫。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大老寺中的竹林景象,表達了蘇軾對大自然的觀察和對艱辛勞作的贊美。詩中通過對竹林、花朵、竹筍等自然元素的描繪,展現了大老寺中清幽的景色。詩人通過對竹陰的綠意和新生竹筍的香氣的描繪,表達了自然的美妙和生命的不息。然而,詩人也提到了他對周圍環境的一些疑惑,他看到了竹陰的綠色,卻不知道汧水(指一種古代的水名)的顏色是黃色的。這種疑問既體現了詩人對自然的好奇,也暗示了他對生活中許多事情的不完全了解。
賞析:
這首詩運用簡潔的語言,通過對竹林的描繪展示了自然的美麗和生機。詩中的對比和疑問使得詩意更加豐富深遠。殘花帶葉暗與新筍出林香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方面表現了自然的消逝與再生,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生的無常和變化。而對竹陰綠色和汧水黃色的不知,不僅僅是對自然現象的疑問,也可理解為對人生中種種不確定性和未知之事的思考。樹高傾隴鳥和池浚落河魴則是通過描繪自然中的鳥類和魚類,進一步豐富了詩中的景象,展示了自然界的豐富多樣性。最后兩句栽種良辛苦,孤僧瘦欲尫,表達了詩人對勞動的贊美和對苦難生活的思考。整首詩以自然為背景,以簡潔的語言和對比的手法,充分展示了蘇軾對自然和人生的感悟,既有贊美的情感,也有對世界的思考和探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