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詠筆二首 / 作者:徐夤 |
秦代將軍欲建功,截龍搜兔助英雄。
用多誰念毛皆拔,拋卻更嫌心不中。
史氏只應歸道直,江淹何獨偶靈通。
班超握管不成事,投擲翻從萬里戎。
君子三歸擅一名,秋毫雖細握非輕。
軍書羽檄教誰錄,帝命王言待我成。
勢健豈饒淝水陣,鋒铦還學歷山耕。
毛干時有何人潤,盡把燒焚恨始平。
|
|
詠筆二首解釋: 《詠筆二首》是唐代徐夤創作的一首詩,描寫了秦代將軍在建功之路上的辛苦和困難。
這首詩的中文譯文為:
秦代將軍欲建功,
截龍搜兔助英雄。
用多誰念毛皆拔,
拋卻更嫌心不中。
史氏只應歸道直,
江淹何獨偶靈通。
班超握管不成事,
投擲翻從萬里戎。
君子三歸擅一名,
秋毫雖細握非輕。
軍書羽檄教誰錄,
帝命王言待我成。
勢健豈饒淝水陣,
鋒铦還學歷山耕。
毛干時有何人潤,
盡把燒焚恨始平。
這首詩表達了將軍在建功之路上的堅定決心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將軍需要用劍來戰斗,劍是將軍的利器,也是實現建功目標的工具。通過截龍搜兔,將軍能夠得到更強大的力量來幫助自己成為一位英勇的將領。
詩中提到了史氏和江淹,他們都是歷史名家,他們的文學才華和道德品質都值得贊美。然而,班超卻沒有像他們一樣取得成功,他握住了筆卻沒有成事。這里暗喻了將軍需要更加堅強的實力來實現自己的目標。
詩中提到了君子和秋毫,意指將軍需要具備儒雅風度和細膩的心思。將軍需要學會寫軍書羽檄,來傳達王命,但是這一切都需要待他取得成功之后才能實現。
詩的結尾提到了淝水之戰和歷山之戰,這兩次戰役都是將軍在建功之路上的重要戰斗。然而,這兩次戰役都沒有取得勝利,將軍非但沒有在這些戰斗中成就一番大業,反而焦土之下。
整首詩流暢優美,用意豐富。通過描寫將軍建功之路上的辛酸和掙扎,表達了將軍堅定不移的決心和努力追求成功的精神。詩中運用了一些隱喻和象征,增加了詩的藝術性和深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