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廬山峰頂寺 / 作者:劉昚虛 |
孤峰臨萬象,秋氣何高清。
天際南郡出,林端西江明。
山門二緇叟,振錫聞幽聲。
心照有無界,業懸前后生。
雖知真機靜,尚與愛網并。
方首金門路,未遑參道情。
|
|
登廬山峰頂寺解釋: 《登廬山峰頂寺》是唐代劉昚虛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孤峰臨萬象,秋氣何高清。
天際南郡出,林端西江明。
山門二緇叟,振錫聞幽聲。
心照有無界,業懸前后生。
雖知真機靜,尚與愛網并。
方首金門路,未遑參道情。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登上廬山峰頂寺的景象。詩人感嘆廬山孤峰矗立于萬象之上,清秋的氣息是如此高遠純凈。從天際出現的南郡,西邊的江水在林間閃爍明亮。山門處有兩位衣著樸素的老僧,他們振起手中的鈴鐺,傳來幽遠的鐘聲。詩人心中的光明照耀著有無的界限,他的業障懸掛在前后的生命之間。雖然知道真正的修行應該是心境寧靜,但仍然與世俗的愛情糾纏在一起。他仍然面對著通向金門的路,而尚未有機會去參悟修道的情感。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廬山峰頂寺的景色和詩人的心境,表達了對修行人生的思考和矛盾感。廬山作為中國的名山之一,其山峰高聳入云,景色壯麗。詩中的廬山孤峰臨萬象,展示了山峰的高峻和孤寂之感。清秋的氣息高遠純凈,給人以寧靜和澄明的感覺。
詩中描繪的天際南郡和林端西江,表達了山峰的廣袤和周圍環境的美好。兩位衣著樸素的老僧振起手中的鈴鐺,傳來幽遠的鐘聲,給人以寧靜和神秘的氛圍。這里既有山林的寧靜,也有傳統佛教修行的場景。
詩人通過描述自己的心境,表達了對修行道路的思考。他認識到心境寧靜是修行的關鍵,但仍然難以擺脫世俗的情感糾纏。他面對著通向金門的路,金門在佛教中代表著徹悟和解脫,但他尚未有機會去參悟修道的情感。
整首詩以峰頂寺為背景,通過景物描寫和內心矛盾的描繪,展示了詩人對修行和人生的思考。同時,詩中運用了對比和意象的手法,使詩意更加深遠而豐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