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蜀 / 作者:劉叉 |
望空問真宰,此路為誰開。
峽色侵天去,江聲滾地來。
孔明深有意,鐘會亦何才。
信此非人事,悲歌付一杯。
|
|
入蜀解釋: 《入蜀》
望空問真宰,
此路為誰開。
峽色侵天去,
江聲滾地來。
孔明深有意,
鐘會亦何才。
信此非人事,
悲歌付一杯。
譯文:
仰望蒼穹詢問天命,
這條路是誰開辟的?
山峽的顏色蔓延至天際,
江水的聲音滾滾而來。
孔明深藏玄機(jī),
鐘會又有何等才華。
相信這不是凡人之事,
悲歌傾吐于一杯酒中。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劉叉入蜀的情景,表達(dá)了他對這片土地的疑惑和敬畏之情。首先,他抬頭望向天空,詢問天命的指引,思考這條路是由誰開辟的,暗示了他對命運(yùn)和歷史的思考。接著,他描述了山峽的景色漸漸擴(kuò)散至天空,江水的聲音滾滾而來,通過自然景觀的描繪,增強(qiáng)了詩詞的氛圍和感染力。
在詩的后半部分,作者提到了孔明和鐘會兩位歷史上的人物。孔明是指劉備帳下的智謀之士諸葛亮,他深藏玄機(jī),可以指引劉備成功入蜀。鐘會則是劉備帳下的將領(lǐng)之一,作者在這里借用了歷史人物來突顯自己的思考和思索。
最后兩句“信此非人事,悲歌付一杯”,表達(dá)了作者對入蜀之事的深刻認(rèn)識,認(rèn)為其中有著超越人力的因素,感慨于歷史和命運(yùn)的力量。悲歌付一杯,把悲傷和思考融入到詩人的飲酒之中,顯露出他內(nèi)心的憂愁和無奈。
整首詩以入蜀為背景,通過對自然景觀和歷史人物的描繪,表達(dá)了詩人對命運(yùn)和歷史的思考,以及對人事無常的感慨和無奈。詩詞意境深邃,給人以啟迪和思索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