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集賢學士伊闕史少府放歸江東覲省(一作陶翰詩) / 作者:綦毋潛 |
墨客鐘張侶,材高吳越珍。
千門來謁帝,駟馬去榮親。
吏邑沿清洛,鄉山指白蘋.歸期應不遠,當及未央春。
|
|
送集賢學士伊闕史少府放歸江東覲省(一作陶翰詩)解釋: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送集賢學士伊闕史少府放歸江東覲省》(又名陶翰詩)
墨客鐘張侶,材高吳越珍。
千門來謁帝,駟馬去榮親。
吏邑沿清洛,鄉山指白蘋.
歸期應不遠,當及未央春。
詩意:
這首詩是綦毋潛送別集賢學士伊闕史少府的作品。史少府是一位杰出的文化人,有著非凡的才能,受到吳越地區的人們的珍視。他在朝廷中非常受歡迎,宮中的各位大臣都紛紛前來拜訪。然而,他決定離開朝廷,回到家鄉江東探望親人。
賞析:
這首詩通過送別集賢學士伊闕史少府,展現了古代士人追求官職與回歸家鄉的糾結與抉擇。詩中描繪了史少府的才華和受到的贊譽,用墨客鐘張侶、材高吳越珍來形容他。"墨客"一詞指的是史少府的古文才華超群,而"材高吳越珍"則是對他杰出才能的贊頌。他作為一個才華出眾的學士,接受了千門拜訪帝王的尊榮,但他也渴望回到家鄉,去看望自己的親人。
詩的后兩句"吏邑沿清洛,鄉山指白蘋。歸期應不遠,當及未央春。"描繪了史少府離開朝廷,回到家鄉的路途以及回歸的期待。他將從洛陽出發,沿著清洛河而去,一路上鄉山的景色指引著他的方向。最后兩句寓意著他回歸的時間將不會很遠,應該能在未央春天到來之前回到家鄉。
整首詩既表達了史少府受到的崇敬和追求,也表達了他對家鄉親人的牽掛和思念。同時,它也揭示了士人在職位和家庭之間的沖突與選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