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柳子玉過陳絕糧二首 / 作者:蘇軾 |
如我自觀猶可厭,非君誰復肯相尋。
圖書跌宕悲年老,燈火青熒語夜深。
早歲便懷齊物志,微官敢有濟時心。
南行千里何事成,一聽秋濤萬鼓音。
|
|
次韻柳子玉過陳絕糧二首解釋:
《次韻柳子玉過陳絕糧二首》是宋代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如我自觀猶可厭,
非君誰復肯相尋。
圖書跌宕悲年老,
燈火青熒語夜深。
早歲便懷齊物志,
微官敢有濟時心。
南行千里何事成,
一聽秋濤萬鼓音。
詩意:
這首詩詞主要表達了蘇軾對自己的處境和對友情的思考。詩中通過對自身的觀察和反思,蘇軾感到厭倦。他在詩中提到,除了好友柳子玉,很少有人愿意和他相互交流。他感慨歲月的流轉,自己已經年老,同時也對圖書的渙散感到悲傷。在深夜里,燈火閃爍,寂靜的夜晚伴隨著他的孤獨。然而,盡管他現在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官員,卻依然懷有改變時局的志向和決心。他希望能夠在南方的旅途中實現他的抱負和理想,只要能夠聽到秋天的濤聲和萬鼓的鐘聲,他就會有所成就。
賞析:
這首詩詞以蘇軾自省和對友情的思考為主題,通過對自我和環境的描繪,展現了他內心的孤獨和追求。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將蘇軾自身的孤獨與友誼的稀少形成鮮明對照。他在歲月的流轉中感到了時光的殘酷,但仍然懷揣著改變世界的志向。這首詩揭示了蘇軾堅韌不拔的精神和對人生的熱愛。
詩中運用了一些意象和修辭手法,如“圖書跌宕”形容書籍的渙散,表達了詩人對知識和文化的憂慮;“燈火青熒”創造了深夜的寂靜氛圍,并借此襯托了詩人的孤獨感;“一聽秋濤萬鼓音”通過聽到秋天的濤聲和鐘聲來表達自己的愿望和追求。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自身和世界的觀察,表達了作者對友情的珍視和對改變命運的渴望。它展示了蘇軾才情橫溢的文學才華和他對人生的思考,具有深刻的情感和哲理內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