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月十五日夜同衛諫議看月 / 作者:秦韜玉 |
常時月好賴新晴,不似年年此夜生。
初出海濤疑尚濕,漸來云路覺偏清。
寒光入水蛟龍起,靜色當天鬼魅驚。
豈獨座中堪仰望,孤高應到鳳凰城。
|
|
八月十五日夜同衛諫議看月解釋: 《八月十五日夜同衛諫議看月》是唐代秦韜玉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人在八月十五的夜晚,與衛諫議共同觀賞月亮。詩描繪了美麗的月光以及觀賞月亮的情景。
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常時月好賴新晴,
不似年年此夜生。
初出海濤疑尚濕,
漸來云路覺偏清。
寒光入水蛟龍起,
靜色當天鬼魅驚。
豈獨座中堪仰望,
孤高應到鳳凰城。
詩詞表現了八月十五晚上的明亮月光,它與平時的月亮不同,給人們帶來了一種新鮮感。剛剛冉冉升起的月亮似乎還沾著海面的水汽,逐漸升高后,月光照耀下的云路顯得更加清晰。冷冽的月光灑入水中,像是喚醒了蛟龍一樣,安靜的天空也因此鬼魅般地震驚了。觀看這樣美景的人并不只有在場的衛諫議,應該是任何人都能對這樣的景象仰慕而張望,就連孤高在鳳凰城的人也會被吸引過來。
這首詩詞通過對月亮的描繪,展現出了詩人細膩的觀察力和想象力。從剛剛出海的濕潤月亮到升高后的清晰云路,再到月光照亮的水中的蛟龍,都給人一種鮮明的形象感受。詩人通過描繪月亮的美麗和獨特的景色,表達了對于自然景觀的贊美和敬畏之情。同時,詩中還透露出詩人對于孤高的向往和追求,用鳳凰城象征一個人的理想境地。整個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扣人心弦的表達,給人一種清新、美麗的詩意,讓人產生對于自然之美和理想之境的向往和敬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