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中 / 作者:于武陵 |
楚人歌竹枝,游子淚沾衣。
異國久為客,寒宵頻夢歸。
一封書未返,千樹葉皆飛。
南過洞庭水,更應消息稀。
|
|
客中解釋: 《客中》是唐代于武陵創作的一首詩,詩中描述了一個身在異鄉的游子思念家鄉的心情。
詩的中文譯文如下:
楚人唱竹枝,
游子淚沾衣。
異國久為客,
寒夜頻夢歸。
一封書未回,
千樹葉皆飛。
南過洞庭水,
更應消息稀。
詩中的“楚人唱竹枝”指的是楚地的人唱著竹枝詞,竹枝是楚地民間的一種民歌形式,這里意味著作者思鄉的心情。
接下來一句“游子淚沾衣”表達了游子在異鄉流淚的情景。
“異國久為客,寒夜頻夢歸”強調了游子身在他鄉已經漂泊很久了,寒夜之間常常夢見歸鄉。
“一封書未回,千樹葉皆飛”描繪了游子還在等待家鄉的來信,千家萬戶的樹葉都已經飄落了,而自己卻還沒有收到家書。
“南過洞庭水,更應消息稀”指的是游子南下經過洞庭湖的時候,更加感覺到與家鄉的聯系稀少。
整首詩的詩意是表達了游子在異鄉的孤獨和思鄉之情。詩中的竹枝歌和家書都成為游子思鄉的觸發點,詩人通過這些形象的描寫,傳達出他對家鄉的思念和渴望。描寫游子在異鄉流淚的情景,加深了詩中的憂郁和凄涼的氛圍,展現了游子身處他鄉的孤寂和無助。最后兩句則強調了游子與家鄉的聯系漸漸稀疏,更加加重了游子的孤獨感和迷茫感。
整首詩語言簡潔,抒情深沉,通過對游子思鄉之情的描寫,給人以沉郁和凄涼之感。同時也反映了唐代詩人在政治混亂的時代里,對鄉愁和家國的思考和表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