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陽道 / 作者:于武陵 |
浮世若浮云,千回故復新。
旋添青草冢,更有白頭人。
歲暮容將老,雪晴山欲春。
行行車與馬,不盡洛陽塵。
|
|
洛陽道解釋: 《洛陽道》是唐代于武陵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表達了歲月更迭、人事如夢的主題,以洛陽的道路為背景,描繪了光陰的流轉和時間的無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浮世若浮云,千回故復新。
旋添青草冢,更有白頭人。
歲暮容將老,雪晴山欲春。
行行車與馬,不盡洛陽塵。
詩意和賞析:
《洛陽道》以浮云、青草冢、白頭人、歲暮、雪晴山、洛陽塵等詞語,將作者對時光的變遷和生命的有限性進行了抒發。作者不禁感嘆光陰的無情和人事的瞬息,以洛陽道為背景,表達了對時光和人生的深沉思考。
首句“浮世若浮云,千回故復新”,表達了世事如云煙般瞬息萬變,往往重復再現的感嘆。人生中的種種經歷和變故如同浮云般匆匆而過,再次回到原點。
接著的“旋添青草冢,更有白頭人”,暗示著時光不僅帶走了一些人和事,同時也為世間增添了新的事物,不斷有人變老并面臨死亡,而新的生命又不斷出現。
“歲暮容將老,雪晴山欲春”,通過歲暮和雪晴的對比,抒發了對時光流轉和生命年老的感慨。歲暮寓意著歲月不饒人,而雪晴山欲春則象征著希望和新生。
最后的“行行車與馬,不盡洛陽塵”描述了洛陽道上車馬穿梭,洛陽塵不斷升起,形象地表現了大都市繁忙喧囂、人世滄桑的景象。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洛陽道這一現實場景,幽默地表達了光陰易逝、人事如夢的主題,以及對時光的感慨和思索。同時,通過對歲月和生命的描繪,喚起讀者對于生命短暫和時間寶貴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