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孫構免官后登薊樓 / 作者:張謂 |
昔在五陵時,年少心亦壯。
嘗矜有奇骨,必是封侯相。
東走到營州,投身似邊將。
一朝去鄉國,十載履亭障。
部曲皆武夫,功成不相讓。
猶希虜塵動,更取林胡帳。
去年大將軍,忽負樂生謗。
北別傷士卒,南遷死炎瘴。
濩落悲無成,行登薊丘上。
長安三千里,日夕西南望。
寒沙榆塞沒,秋水灤河漲。
策馬從此辭,云山保閑放。
|
|
同孫構免官后登薊樓解釋: 《同孫構免官后登薊樓》是唐代詩人張謂的作品。這首詩描述了作者與同為將領的孫構一起投身軍旅,經歷了戰爭和邊疆生活的艱辛,最終遠離塵囂,登上薊樓享受寧靜自由的境地。
詩中第一句“昔在五陵時,年少心亦壯”,表達了作者年輕時希望能有所作為的雄心壯志。他自視甚高,相信自己背負著特殊的命運,必定成為封侯的杰出人物。
而后,他和孫構一起投身邊疆的戰斗,奮勇殺敵。然而,十年間,他們身履險阻,屢建戰功,但卻始終未能達到心中的理想。
詩中描寫了長安與薊州間萬里河山的壯美景色,表現了作者對遠離戰亂、尋求內心寧靜的渴望。最后,他選擇策馬辭去官職,追求云山之間的閑適生活。
整首詩意蘊含了對戰爭和現實的思考,以及對隱逸自由生活的向往。通過描繪將士之苦和追求內心釋放的情感,作者表達了對于人生與命運的矛盾思考與最終的選擇。這首詩形象地展現了作者對邊疆生活和士兵身份的感慨,以及渴望從中自由解脫的愿望。
詩詞的中文譯文:
曾經在五陵時的年少時光,心懷壯志。
曾自豪于自己與眾不同的才華,必將成就封侯或相位。
東方進入營州,以為自己像邊疆將領一樣。
某一天,離開了家鄉和國家,十年來履歷了許多戰亂和防御。
隊伍中的同伴都是勇敢的戰士,功勛完成后互相不爭奪。
但我仍期望虜敵來犯,再征林胡的帳篷。
去年大將軍突然背負了樂生的誹謗。
北方的離別傷害了許多士卒,南方的遷徙把人們帶向了炎疫之地。
沮喪中,沒有實現任何夢想,開始攀登薊丘的山上。
長安仿佛在三千里外,日夜望向西南方。
沙漠已經淹沒了榆塞,秋水已經漲滿了灤河。
騎馬已然辭去,云山將護佑我自由的生活。
賞析:這首詩以自傳體的方式,通過詩人自己的經歷,表達了對于戰爭和現實的思考與人生的追求。詩中的情感真摯、表達直接,給人一種深深的觸動。
詩中詩人與孫構一起投身軍旅,經歷了多年的戰亂和艱辛。他們在戰場上屢建功勛,但卻始終沒有達到心中的理想,這種反差令人唏噓。通過這種描寫,詩人展示了人生之于戰爭的無奈與無常,暗示了人生的困境與不易。
詩中描繪的長安與薊州之間的景色,以及詩人最終的選擇,表達了詩人對遠離戰亂、追求內心寧靜的渴望。這一渴望是詩人對于人生意義的思考和個人追求的體現,也是對于自由與選擇的向往。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情感與思考,通過對戰爭與現實的反思,以及對隱逸自由生活的向往,傳達了一種深刻而真摯的情感。詩中既有對邊疆生活和士兵身份的感慨,也有對內心自由解脫的追求,使得整首詩富有超越時空的普遍意義,引發讀者的共鳴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