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陶西田獲早稻 / 作者:蘇軾 |
蓬頭三獠奴,誰謂愿且端。
晨興灑掃罷,飽食不自安。
愿治此圃畦,少資主游觀。
晝功不自覺,夜氣乃潛還。
早韭欲爭春,晚菘先破寒。
人間無正味,美好出艱難。
早知農圃樂,豈有非意干。
尚恨不持鋤,未免騂我顏。
此心茍未降,何適不間關。
休去復歇去,菜食何所嘆。
|
|
和陶西田獲早稻解釋:
《和陶西田獲早稻》是宋代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蓬頭三獠奴,誰謂愿且端。
晨興灑掃罷,飽食不自安。
愿治此圃畦,少資主游觀。
晝功不自覺,夜氣乃潛還。
早韭欲爭春,晚菘先破寒。
人間無正味,美好出艱難。
早知農圃樂,豈有非意干。
尚恨不持鋤,未免騂我顏。
此心茍未降,何適不間關。
休去復歇去,菜食何所嘆。
詩詞中的中文譯文:
蓬頭三獠奴,誰說愿朝端。
早晨起床掃地完,吃飽卻不安寧。
愿意耕種這塊田,少得主人游覽。
白天工作不自覺,夜晚的清涼卻回來。
早熟的韭菜爭相迎春,晚熟的萵苣先破寒。
人間沒有容易的滋味,美好的事物常伴難。
早知道農田的樂趣,怎會去做無意的事。
還懊悔不持鋤頭,免得受到他人嘲笑。
這顆心若是沒有降伏,怎會不受他人干擾。
放下休息,再休息,對于蔬菜的食物有何感嘆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農民在勞作過程中的思考和感慨。詩人以第一人稱的方式表達了對農田勞作的熱愛和認同,通過描述自己清晨起床掃地、吃飽卻不安寧的情景,表達了對勞動的渴望和對自然的依賴。
詩中提到的早韭菜和晚萵苣,是對農田勞作的象征。早熟的韭菜迎接春天的到來,而晚熟的萵苣則能在寒冷的季節中破土而出。這些農作物的成長過程,以及人間艱難困苦的生活,使得美好的事物更顯珍貴。
詩人表達了對農田勞作的喜悅和對美好事物的向往,認為只有通過艱辛努力才能獲得真正的滋味。他懊悔沒有堅持持鋤頭勞動,因為這樣才能體驗到農田的樂趣。詩人指出,只有保持對勞動的熱愛和投入,才能擺脫外界的干擾,真正體會到勞動所帶來的滿足感。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農田勞作的場景,表達了對勞動的贊美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它通過對農田勞作的描寫,傳遞了一種向往自然、崇尚勞動的情感,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對于人生價值和幸福觀念的思考。這首詩詞以簡單的語言和形象的描寫,展現了蘇軾對于農田勞動和自然的熱愛,以及對于美好生活的渴望。它呈現了一種平凡而真實的生活態度,強調通過努力和投入,才能夠獲得真正的快樂和滿足。
同時,這首詩詞也提醒人們珍惜現有的生活,不要輕易放棄或向往他人的生活,傳遞了一種樸素而寧靜的人生觀。詩人通過對農田勞動的描述,將勞動與美好聯系在一起,表達了對于人生意義和價值的思考。
總體來說,這首詩詞以簡單自然的語言,描繪了農田勞作的場景,并通過對勞動的贊美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表達了對于勞動價值和生活意義的思考。它傳遞了一種向往自然、崇尚勞動的情感,同時呼吁人們珍惜現有的生活,通過努力和投入,尋求真正的快樂和滿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