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元韻答清老 / 作者:王炎 |
巧匠胸中有全室,能文紙上無脫稿。
老禪善畫亦如是,毛錐未出意行到。
解衣盤薄小經營,驀然揮灑筆如掃。
我思詩畫本一律,眾作徒多等蟬噪。
畫手無如王右丞,一似詩中杜陵老。
正緣此老襟韻高,工拙奇常無不好。
斲輪妙處不可傳,此事難從筆端討。
由來萬法生一心,貫徹精粗無二道。
|
|
用元韻答清老解釋: 《用元韻答清老》是宋代王炎所作的一首詩詞。該詩通過對巧匠和老禪善畫的比喻,表達了自己在詩畫創(chuàng)作上的追求和心境。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巧匠心中充滿著全屋的智慧,
能將文采娓娓地展現在紙上。
老禪善畫亦如此,
毫無遺漏地表達著內心的意境。
解衣盤薄,小心經營,
突然揮灑筆墨,如同掃塵一般。
我想,詩和畫都是一樣的,
只是眾多作品中,有些像噪音的蟬鳴。
畫家沒有像王右丞這樣的匠心,
就像詩中的杜陵老人一樣。
正因為有這位老人的韻味高超,
工藝精湛,常常沒有不好的作品。
但是,其中的精妙之處無法傳授,
這個問題無法通過筆端解決。
從古至今,萬法皆源于一個心靈,
貫徹精細和粗糙的藝術,沒有二分之道。
詩意和賞析:
《用元韻答清老》這首詩詞以巧匠和老禪善畫為隱喻,表達了王炎在詩畫創(chuàng)作上的獨特追求和心境。詩中通過比較巧匠和老禪善畫的技藝,抒發(fā)了作者對自身創(chuàng)作能力的自豪和自信。他自比為巧匠,能夠將自己的才華展現于紙上,而畫家老禪則以其善畫的能力和內心的意境得到贊賞。作者深諳解衣盤薄、小心經營的藝術之道,卻也能突然揮灑筆墨,如同掃塵一般灑脫。他認為詩和畫都是一樣的,有好也有差,其中許多作品只是噪音般的蟬鳴。通過贊美畫家王右丞和詩中的杜陵老人,王炎對于藝術的追求和創(chuàng)作的標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認為只有像王右丞和杜陵老人那樣,具備高超的技藝和韻味才能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作品。詩詞最后一句表達了作者對于藝術創(chuàng)作的理解,萬法皆源于一個心靈,貫徹精細和粗糙的藝術沒有二分之道,藝術創(chuàng)作的路途需要通過內心的追求和感悟來實現。
這首詩詞通過對巧匠和老禪善畫的比喻,展示了作者對自身創(chuàng)作能力的自信和對藝術的追求。同時,通過贊美王右丞和杜陵老人,強調了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技藝和韻味的重要性。最后一句則表達了作者對于藝術創(chuàng)作的理解,強調了內心追求和感悟對于藝術實踐的重要性。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藝術的熱愛和對于創(chuàng)作的追求,同時也揭示了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一些困惑和無法言傳的難題。這首詩詞通過深入的隱喻和精練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對于詩畫創(chuàng)作的獨特見解和對藝術的追求,使讀者在欣賞中感受到作者對于藝術的熱情和對于創(chuàng)作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