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程丞游清水巖黃龍山韻·黃龍山 / 作者:王炎 |
未聞衲子著深功,但見龍孫送好風。
尊宿尚留雙塔在,眾丘皆讓一山雄。
禪關暫到何須住,法窟雖深豈用窮。
若問如如心自在,夢魂不入大槐宮。
|
|
和程丞游清水巖黃龍山韻·黃龍山解釋: 《和程丞游清水巖黃龍山韻·黃龍山》是宋代王炎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未聞衲子著深功,
但見龍孫送好風。
尊宿尚留雙塔在,
眾丘皆讓一山雄。
禪關暫到何須住,
法窟雖深豈用窮。
若問如如心自在,
夢魂不入大槐宮。
詩意:
這首詩以游覽黃龍山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佛教文化和自我境界的思考。詩中提到了僧人(衲子)、龍孫(傳承佛法的后代)和禪關(禪宗修行的門徑),并以黃龍山的壯麗景色為背景,展示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自由自在的境界。
賞析:
詩的開篇,詩人說自己雖然沒有聽說過僧人的深奧修行,卻見到了龍孫傳承佛法帶來的美好風光。這里以僧人和龍孫作為象征,表達了詩人對佛教智慧和文化的景仰。
接著詩人提到,尊貴的佛教祖庭仍然保留著雙塔,而其他的山峰都黯然退讓,只有黃龍山獨霸一方。這里通過塔和山峰的形象對比,表達了黃龍山的雄偉壯觀和佛教文化的莊嚴。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提到禪關,暗示自己只是暫時駐足而不需要停留在修行的道路上,同時表達了對生活的豁達態(tài)度。詩人還提到法窟(指佛教寺廟)的深遠意義無法窮盡,進一步凸顯了佛教智慧的無限廣闊。
最后兩句,詩人回答了關于心境自由的問題,表示心如如佛,自在無礙,不會被夢幻和塵世所困擾,不會入住大槐宮(指塵世的宮殿)。這里表達了對解脫和超越塵世的向往,以及對自由心境的追求。
整首詩通過景物描寫和佛教文化的隱喻,表達了詩人對佛教智慧和自由境界的向往,同時也展示了他對黃龍山壯麗景色和佛教文化的贊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