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元韻答麟老 / 作者:王炎 |
登臨倚木末,下瞰魚龍宮。
我方解墨綬,著身丘壑中。
翩然一清游,飛舄可御風。
前瞻鳳山尾,老衲如懶融。
見處詣實際,非色仍非空。
笑我蠟屐行,亦與玩物同。
燕坐不出門,心游妙高峰。
|
|
用元韻答麟老解釋: 《用元韻答麟老》是宋代詩人王炎的作品。這首詩以自然景觀為背景,通過描繪山水之美,表達了詩人的心境和對人生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登臨倚木末,
從山頂俯瞰魚龍宮。
我解下身上的墨綬,
穿梭在山谷之中。
輕盈地游走,
如飛舞的舄鞋駕馭風。
前瞻著鳳山的尾巴,
老僧如同慵懶的融化。
在這里體會真實的境界,
超越形色,超越虛無。
嘲笑我穿著蠟屐行走,
卻與娛樂的玩物無異。
宛如燕子棲身不出門,
心靈卻在奇妙的高峰中徜徉。
這首詩以登山遠眺的形式,展示了作者對自然景觀的獨特觀察和體驗。詩人站在山的頂端,倚靠在樹木上,俯瞰著宛如魚龍宮的美麗景色。他脫下身上的墨綬,象征著解脫塵世的束縛,進入到山谷之中,自由自在地穿梭其中。
詩中的“飛舄可御風”形象地描述了詩人的輕盈自如,如同飛翔的鞋舄駕馭著風。他向前展望,看到鳳山的尾巴,這里象征著神秘而美麗的所在。然而,老僧卻如同慵懶融化般的姿態,似乎對這美景已經麻木。在這里,詩人追求的是真實的境界,超越了形式和表象,超越了虛幻和空洞。
詩人以自嘲的口吻,嘲笑自己穿著蠟屐行走,與那些娛樂的玩物無異,暗示了自己與世間的歡愉和浮華相異。他比喻自己像燕子一樣棲身在這里,雖然不出門,但內心卻在奇妙的高峰中自由徜徉,體驗著一種超越塵世的境界。
這首詩通過山水景觀的描繪,以及對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展示了詩人的境界和對真實的追求。詩中的意象豐富而深刻,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與心靈的交融的理解和追求。整首詩以清新脫俗的語言和意境,給人以一種超越塵世的感覺,引發讀者對人生和境界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