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元韻答麟老 / 作者:王炎 |
七閩名家子,祝發隱梵宮。
碧海掉尾鯨,不墮世網中。
熏爐起香霧,棕拂生清風。
寂寂枯木巖,中有春意融。
杖屨厭山水,習氣一洗空。
違俗非崖異,入俗非雷同。
乃知行市廛,宛如坐孤峰。
|
|
用元韻答麟老解釋: 《用元韻答麟老》是宋代王炎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七閩名家子,祝發隱梵宮。
碧海掉尾鯨,不墮世網中。
熏爐起香霧,棕拂生清風。
寂寂枯木巖,中有春意融。
杖屨厭山水,習氣一洗空。
違俗非崖異,入俗非雷同。
乃知行市廛,宛如坐孤峰。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七閩名家子的身份,向麟老以元韻作答。詩中描繪了一幅富有意境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世俗之外的寧靜和超脫的追求。
首先,詩人通過描述自己身份為七閩名家子,祝發隱梵宮,展現出自己在文學上的才華和修養。接著,詩人運用碧海掉尾鯨的形象,表達了自己遠離喧囂世界、不被世俗所困擾的心境。鯨魚在海中自由自在地游動,象征詩人追求自由和超脫。
詩中進一步描繪了一個寧靜的場景,熏爐中升起香霧,棕拂間生出清風,給人一種宜人的感覺。在寂寂枯木巖中,春意融入其中,暗示著生機和希望。這種對自然景觀的描寫,體現了詩人追求寧靜、遠離塵囂的心愿。
接下來,詩人寫到自己厭倦了山水的履履踏破,想要擺脫束縛,洗滌內心的習氣。這表達了詩人對于世俗瑣事的厭倦和對內心凈化的渴望。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與眾不同的態度和立場。詩人說自己違背世俗,并非因為像崖壁那樣與眾不同,而是因為選擇走入世俗,他與眾不同的地方在于他能在世俗中保持獨立自主的思考和行為。詩人認為自己如同獨坐孤峰,獨立挺立于市廛之中,保持自己的獨特性。
整首詩以清新的意境和獨立的精神態度展現了詩人對于超脫塵世、寧靜自由的向往。通過景物的描繪和自我表白,詩人表達了對于個體獨立性和獨特思考的崇尚,強調了自我意識和個體價值的重要性。詩意深遠,給人以啟發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