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董叔重韻 / 作者:王炎 |
秀色驚老眼,見此千丈松。
門如翟廷尉,人愧王沂公。
驪珠損佳惠,衰遲豈宜蒙。
三復不能已,一室生清風。
|
|
和董叔重韻解釋: 《和董叔重韻》是宋代王炎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秀色驚老眼,
見此千丈松。
門如翟廷尉,
人愧王沂公。
驪珠損佳惠,
衰遲豈宜蒙。
三復不能已,
一室生清風。
譯文:
美景驚動了年老的眼睛,
看見了這千丈高的松樹。
門戶宛如翟廷尉(指翟讓,明代文人),
我自愧不如王沂公(指王安石,北宋政治家)。
美玉失去了它的珍惜和呵護,
衰老和拖延豈能掩蓋。
三次重復無法抵擋,
一室之內充滿清新的風。
詩意:
這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對歷史人物的自省,表達了作者對美景的贊嘆和對自身的自謙。作者在欣賞千丈松的壯美時,感到自己與翟廷尉和王沂公相比,自愧不如。接著,詩人引申出對美玉失去光澤和衰老的思考,并表達了對自己逐漸凋零的憂慮。最后,作者通過描述一室生出清風的情景,展現了對清新自然環境的向往和渴望。
賞析:
《和董叔重韻》以簡練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將自然景色與人物形象相結合,創造出詩意深遠的意象。詩人通過對松樹的描寫,表達了對壯美自然景色的震撼和敬畏之情。而在自我反省中,作者將自己與歷史人物相提并論,表現出一種自謙和自省的態度。對美玉失去光澤和衰老的描繪,有著深刻的隱喻意義,暗示了人事物難以長久的無常性。最后的清風景象,則是對自然環境的向往和渴望,傳遞了一種心靈的凈化和寧靜之感。
整首詩以簡潔而精煉的語言,通過對自然景色、歷史人物和內心感受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美的贊嘆、對自身的反思以及對清新寧靜的向往。這首詩詞既展示了宋代文人的情感思維,又蘊含著對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深遠的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