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屈祠 / 作者:汪遵 |
不肯迂回入醉鄉,乍吞忠梗沒滄浪。
至今祠畔猿啼月,了了猶疑恨楚王。
|
|
屈祠解釋: 《屈祠》是唐代汪遵創作的一首詩詞,描寫了楚國著名忠臣屈原的境況和其與楚王的恩怨爭議。
詩詞的中文譯文為:
不肯繞道進入醉鄉,
突然吞下了心中的憤懣。
至今在祠堂的旁邊,猿猴在月光下啼叫,
清晰地表達著對楚王的怨恨。
詩詞通過描繪祠堂的情景,表達了屈原忠誠的品質和對楚王的怨恨。首先,詩中提到屈原“不肯迂回入醉鄉”,指的是屈原不愿意沉溺于享樂的生活,而是被忠誠的情感所驅使。然后,詩句“乍吞忠梗沒滄浪”,描述了屈原暗中消化自己內心的憤懣和憤怒,沒有將之公之于眾。接著,詩句提到“祠畔猿啼月”,猿猴在祠堂旁邊啼叫,寓意屈原忠臣的形象猶如猿猴,永遠表達著對楚王的怨恨。最后,詩句“了了猶疑恨楚王”,表達了屈原對楚王的怨恨沒有消散,依然存在且無法釋懷。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忠誠于國家和民族的情感,同時也展示了屈原作為忠臣的堅定和對楚王的不滿。通過描繪祠堂和猿猴的情景,詩中蘊含了濃厚的民族情感和對英烈的敬仰之情。該詩在唐代被廣泛傳誦,成為人們對屈原忠誠精神的贊美和緬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