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水 / 作者:汪遵 |
匕首空磨事不成,誤留龍袂待琴聲。
斯須卻作秦中鬼,青史徒標烈士名。
|
|
易水解釋: 《易水》是一首唐代汪遵創作的詩詞。這首詩描寫了一個人在秦朝時期的身世遭遇,表達了作者對歷史的思考和對烈士的贊頌。
詩中開頭兩句“匕首空磨事不成,誤留龍袂待琴聲”意味著匕首雖然磨得鋒利,卻沒有機會施展,而誤留下來等待琴聲。這里的“匕首”和“龍袂”都是象征,匕首代表著戰爭與武力,而龍袂則是指當時權貴的象征。這里可以理解為一個有才華而機遇未到的人。
接著,詩人表達了自己的苦悶之情,“斯須卻作秦中鬼,青史徒標烈士名”。這兩句表明作者在秦朝時期被迫成為“鬼”,也就是說,他在歷史長河中黯然無名,無法被銘記。青史是指史書,用“青史徒標烈士名”表達了作者對自己的感嘆和對歷史的思考。他意識到,歷史往往只標記了那些在戰亂中喪生的烈士,但并沒有紀念那些本有才華而未得機遇的人。
《易水》整首詩通篇寓意深沉,抒發了詩人對自身遭遇和歷史的感慨。它通過對匕首、龍袂和青史的象征運用,表達了對時代命運的失落,對歷史記憶的追求,并引發讀者對于歷史的思考。它也反映了唐代社會中人才的流失和歷史對于人們命運的塑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