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疑夢二首 / 作者:白居易 |
莫驚寵辱虛憂喜,莫計恩讎浪苦辛。
黃帝孔丘無處問,安知不是夢中身。
鹿疑鄭相終難辨,蝶化莊生詎可知。
假使如今不是夢,能長于夢幾多時。
|
|
疑夢二首解釋:
詩詞:《疑夢二首》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莫驚寵辱虛憂喜,
莫計恩讎浪苦辛。
黃帝孔丘無處問,
安知不是夢中身。
鹿疑鄭相終難辨,
蝶化莊生詎可知。
假使如今不是夢,
能長于夢幾多時。
中文譯文:
不要為寵辱而虛驚憂喜,
不要計較恩情和仇敵的浮沉痛苦。
黃帝和孔子都沒有地方可問,
怎能確定自己不是在夢中。
鹿變成了鄭相,最終難以辨別,
蝴蝶化作了莊子,又怎能知曉。
假設現在不是夢境,
能夠長過夢境有多久。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疑夢二首》通過描繪夢幻與現實的界限模糊之處,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命運和現實的懷疑與思考。
首先,詩中提到了寵辱、恩仇等對立面,暗示了人生中的喜怒哀樂和得失榮辱,但作者告誡人們不要過于在意這些表面的變化,因為它們都是虛幻的,不值得過度計較。
其次,作者提到了黃帝和孔子,這是兩位古代偉大的文化符號,他們都沒有找到答案,無法確定自己是否處于夢中。這一點表達了對于人生真相的追尋和無從得知的困惑。
詩的后半部分,通過鹿變鄭相和蝴蝶變莊子的比喻,強調了夢幻和現實之間的混淆。這些變化使人們難以辨別真實和虛幻,也暗示了人生中的變遷和轉變的不可預測性。
最后兩句詩以問句的形式呈現,表達了作者對現實與夢境的關系的思考。即使現在的一切都不是夢境,人生終究像夢一樣短暫。這種思考讓人感嘆人生的短暫和無常,以及對真實與虛幻的困惑。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對現實與夢幻之間模糊邊界的疑惑,引發讀者對人生與現實的深入思考。這也是白居易作品中常見的一種意境和哲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