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蒲州逍遙樓 / 作者:李隆基 |
長榆息烽火,高柳靜風塵。
卜征巡九洛,展豫出三秦。
昔是潛龍地,今為上理辰。
時平乘道泰,聊賞遇年春。
黃河分地絡,飛觀接天津。
一覽遺芳翰,千載肅如神。
|
|
登蒲州逍遙樓解釋: 《登蒲州逍遙樓》是唐代李隆基(唐玄宗)的作品。這首詩詞描繪了蒲州逍遙樓的景致,并借景抒發了作者對時光變遷的感慨以及對豪邁風貌的贊美。
《登蒲州逍遙樓》中文譯文:
長榆息烽火,
高柳靜風塵。
卜征巡九洛,
展豫出三秦。
昔是潛龍地,
今為上理辰。
時平乘道泰,
聊賞遇年春。
黃河分地絡,
飛觀接天津。
一覽遺芳翰,
千載肅如神。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逍遙樓,通過樓前的長榆樹安靜無戰火,高柳煙塵未起,展示了樓外寧靜平和的景象。詩人以蒲州為起點,描述了征巡九洛、展豫、出三秦等經過蒲州的行程,表達了自己所經歷的壯麗景色和歷史的變遷。
接著,詩人回憶起過去,將蒲州稱作“潛龍地”,意味著曾經隱藏著偉大的潛力。而如今,蒲州已成為政治中心,“上理辰”指的是朝廷的中心之所。詩人認為時代平和,百姓安康,乘坐御道從蒲州出發,欣賞春天的美景,暗示著詩人對逍遙樓所在的地方的喜愛和對如今時光的贊美。
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景觀的敬畏和對歷史名人的敬重。黃河分割土地,漁樵耕讀觀賞黃河對接天的壯麗景色。而一眼望去,千載名仕的書法作品猶如神靈一般肅穆莊嚴,表達了對歷史的敬意。
整首詩以逍遙樓為背景,以山河自然和歷史名人的景觀為素描,展現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感嘆和對逍遙樓景致的喜愛,同時融入了對歷史和文化的敬仰之情。 |
|